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戏曲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一.生平简介

白朴(1226~1306后)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yù今山西河曲),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其父白华是金朝枢密院判官,幼随父母住金都南京(今河南开封)。1234年白朴8岁时,蒙古军队攻陷汴京,其父随金哀宗出逃,母亲死于乱军中。白朴被父亲好友、著名诗人元好问带往山东避难,在元好问悉心培养下,掌握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少年离乱的遭遇,养成了白朴蔑视功名富贵、玩世不恭的性格,南宋灭亡后到南方,放浪于山水之间,以诗酒为乐,终生不肯与元朝合作。工词曲,晓音律,著有杂剧16部,大都写爱情故事,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著名的“梁祝”故事,就是最早由他改编为戏剧演出的,剧名《祝英台死嫁梁山伯》,已佚。现存《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与王实甫、马致远齐名的文采派剧作家。

二.《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是白朴最成功的剧作,根据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改编,描写裴少俊、李千金的爱情故事,歌颂了青年一代对爱情的追求,肯定了男女自由结合的合理性,提出了“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的主题,表现了反对封建压迫、要求婚姻自由的民族思想,被誉为元杂剧四大爱情戏之一。

《墙头马上》之所以受到人们激赏,是因为栩栩如生第塑造了李千金这个封建叛逆者形象。她热烈地追求爱情,表现得极其主动、大胆,敢于同阻止她实现理想的各种势力斗争;她不仅以私奔的行动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且还勇敢地与封建家长作毫不妥协的斗争。这种反抗性格在整个元杂剧中是最突出的。

剧情是:唐高宗派裴尚书去洛阳买奇花异卉,裴少俊代父前往。在三月初八上巳佳节“洛阳士女倾城玩赏”的明媚春光里,骑在马上的裴少俊与花园墙头上赏春的李千金邂逅相遇,彼此萌发了爱情。他们一个“才貌双全”,一个“容颜出世”,相互赏识,一见钟情。李千金主动约裴少俊晚上后花园幽会,在融融月色下,她急切地等待着情人的到来,甚至按捺不住相思的心情,一再催促梅香到门外迎接裴少俊,初步表现了李千金追求爱情的炽热态度。

二人正在欢会、海誓山盟,突然被管家老嬷嬷撞入,当场“觑破”。剧情至此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在这令人难看的境况中,李千金始则哀告,继而摈弃一切顾虑,挺起斗争,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说:

[牧羊犬]龙虎也招了儒士,神仙也聘与秀才,何况咱是浊骨凡胎!一个刘向题倒西岳灵祠,一个张声煮沸东洋大海,却待要宴瑶池七夕会,便银汉水两分开。委实也乌鹊桥边女,舍不得斗牛星畔客。

李千金的斗争方式很奇特:她居然和裴少俊一道故意诬赖老嬷嬷“要了我买花栽子的银子,教梅香唤将我来”。并声言一起去见官,甚至要解下缕带和裙刀自尽,诬说老嬷嬷“待致命图财”,终于迫使老嬷嬷妥协退让。这种斗争方法显示了李千金性格的重要特色:大胆、泼辣。老嬷嬷无可奈何,于是提出两个摆脱困境的办法:一是“且教这秀才求官去,再来取你;不着,嫁了别人”;二是索性私奔,日后再来认亲。李千金为了爱情和理想,坚决选取了后一条道路。元杂剧解决爱情与礼教、门第矛盾的办法,一般都以叛逆者退让、求得功名回来迎娶作结,而李千金却舍弃功名诰封,宁愿私奔,这不能不说是异常的举动,它是主人公大胆追求爱情性格的必然发展。

李千金和裴少俊私奔后,藏在裴家后花园里生活了7年,生下两个儿女。本待裴少俊功成名就后认亲团聚,不料清明节这天,裴尚书派裴少俊外出祭祖,自己来刀到后花园,发现了秘密。剧情发展至此,出现了激烈的冲突,成为全剧的高潮。裴尚书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它坚决反对儿子这门自由争取的婚姻,责问李千金“谁是媒人,下了多少钱财,谁主婚来?”指责李千金“共人淫奔,私情往来”,大逆不道,“逢赦不赦”。李千金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爱情理想,勇敢第与公公当面抗争,据理反驳裴尚书的指斥和诬蔑。第三折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尚书云)我便似八烈周公,俺夫人似三移孟母,都因为你个淫妇,枉坏了我少俊前程,辱没了裴家祖上……呸!你比无盐败坏风俗,做的个男游九郡,女嫁三夫!

(正旦云)我则是裴少俊一个。

(尚书怒云)可不道“女慕贞洁,男效才良”,“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你还不归家去!

(正旦云)这姻缘也是天赐的。

这段对白针锋相对,是封建卫道士与叛逆者的根本对立。裴尚书道貌岸然,气势汹汹;李千金的答话简短,符合儿媳对公爹的口吻,但坚持正义,毫不退让,特别是以情投意合的“天赐姻缘”来否定不合理的封建说教,更鲜明地表现了她蔑视封建礼教的反抗性格。最后,裴尚书恼羞成怒,责令李千金将玉簪磨成细针,用游丝系住银瓶往井底打水,如果簪折瓶坠,就将她赶出家门。李千金终于被迫离去,临走前,她愤怒谴责裴尚书的无力手段,“似陷人坑千丈穴,胜滚浪千堆雪”,“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拆开咱柳荫中莺燕蜂蝶”;她哀诉与儿女的分离,“子母情肠厮牵厮惹”,“果然人生最苦是离别”;同时她也蔑视裴少俊在父亲压力下写休书的懦弱行为,表示从此与裴家“义断恩绝”。李千金临别前的一系列唱词,表现了一个叛逆女性的悲愤心情和刚强个性。

李千金回到洛阳,父母去世,她一个人孤独地生活。这时裴少俊状元及第,就任洛阳县尹,下车伊始就去李家认亲。李千金想起昔日被逐情景,心中意气难平,严词拒绝。随后裴尚书夫妇带着一双孙儿女前来认亲,李千金列举卓文君的故事,引古证今,指出婚姻自主的合法性,说得裴尚书哑口无言。李千金拒不认亲,拒绝梦寐以求的婚姻,把人格独立和爱情自由看得至高无上,其反抗性格进一步展现,至此人物形象的塑造终于完成。
最后,李千金在儿女的哭声中动了真情,答应与裴少俊夫妻相认。全剧以封建卫道士的退让、叛逆者取得胜利作结,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发展,也体现了白朴的进步思想,水到渠成地推出了“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的主题,下场诗特意强调:“只要姻缘天配就”,“马上墙头亦好逑”。
在中国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范,“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教,使多少有情男女受到严酷禁锢和摧残。不少青年奋起反抗,文学作品中叛逆者形象不绝于缕。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墙头马上》因成功地塑造了李千金的丰满形象而引人瞩目。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拜月亭》中的王瑞兰、《倩女离魂》中的张倩女三个姐妹形象相比,李千金的反抗性格最为刚强。她追求爱情主动、大胆而无所顾忌;她为捍卫人格尊严和爱情幸福的斗争坚决不屈而有泼辣特色;她不仅以私奔的实际行动来冲击封建礼教,而且敢于面对面与封建卫道士作毫不妥协的斗争,公然宣称自由结合是“天赐姻缘”。白朴此戏虽由白居易诗敷衍而成,仍有自己的艺术再创造,着重描写叛逆者的抗争,成为一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很大成就的名剧。

三.《梧桐雨》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白朴代表作之一,根据白居易《长恨歌》改编。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欢娱至极,忽报安禄山叛变,潼关失手,仓皇逃往四川。行至马嵬驿,军哗不行,请杀杨国忠以谢天下,龙武将军陈玄礼更请杀杨贵妃。唐明皇不得已,命高力士引至佛堂缢死。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明皇重回长安,当了太上皇,深居西宫,终日思念杨贵妃,朝夕与画像为伴。一个深秋的夜晚,唐明皇终于梦见杨贵妃,正欲欢会,却被雨打梧桐的声音惊醒,追忆往事,伤感不已。

[双鸳鸯]斜軃翠鸾翘,浑一似出浴的旧风标,暎着云屏一半儿娇。好梦将成还惊觉,半襟情泪湿鲛绡。

[蛮姑儿]懊恼,窨约,惊我来的又不是楼头过雁,砌下寒蛩,檐前玉马,架上金鸡;是兀那窗儿外梧桐雨潇潇,一声声洒残叶,一点点滴寒梢,会把愁人定虐。

[滚绣球]这雨呵,又不是救旱苗,润枯草,洒开花萼;谁望道秋雨如膏,向青翠条,碧玉梢,碎声儿邲剥增百十倍歇和芭蕉。子管里珠连玉散飘千颗,平白地瀽瓮番盆下一宵,惹的人心焦。

[叨叨令]一会价紧呵,似玉盘中万颗珍珠落;一会价响呵,似玳筵前几簇笙歌闹;一会价清呵,似翠岩头一派寒泉瀑;一会价猛呵,似绣旗下数鼙面征操。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则被他诸般儿雨声向聒噪。

[倘秀才]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枉着金井银床紧围绕,只好把泼枝叶做柴烧,锯倒。

《梧桐雨》系采用白居易《长恨歌》中“秋雨梧桐夜落时”为题,总的说来是缺乏思想光彩的。这个戏之所以受到盛赞,主要是它的词曲华丽,写景抒情堪称佳绝,被《太和正音谱》誉为“鹏摶九霄”。特别是第四折唐明皇梦醒后吟唱的5支曲子,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其中描写梧桐雨的词曲,写得有景、有情、有诗意,感人至深,堪与马致远《汉宫秋》相媲美。其时唐明皇苦思入梦,正欲与杨贵妃欢会,却被雨声惊醒。他好梦未成,悲叹吁嗟,听着窗外“梧桐雨潇潇”,愤懑不已,先是怨雨惊梦,继之恼雨愁人,继之恨雨聒噪,再继之骂雨焦心。这雨一会儿紧,一会儿响,一会儿清,一会儿猛,搅得他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只觉得点点滴滴的梧桐雨把他的心都给敲碎了,禁不住嗟叹:“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他由恨雨,转而恨梧桐,咬牙切齿地宣泄怒气:“把泼枝叶做柴烧,锯倒!”这几支唱曲,把一个心灰意懒的老皇帝追思贵妃、惆怅怨恨的心情揭示得十分细腻生动。

白朴的艺术手法是相当高明的,他把唐玄宗失去杨贵妃以后,在寂寞深宫 中、痛苦、追思的心情,与萧瑟的秋夜、凄凉的雨声,紧密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种强烈的悲剧气氛,着力描写“一声声洒残叶,一点点滴寒梢”的梧桐雨。这雨并不是“救旱苗、润枯草、洒开花萼”的及时雨,而是用银线丽色烘托出来的宫廷雨,它似玉盘落珠,似玳筵笙歌,似岩头寒泉,似旗下征鼓。用这种雨打梧桐的实写,引出“一点点滴人心碎了”的虚写,既切合人物的精神面貌,又富有诗情画意,涉笔便有声响,落纸皆成泪雨,金碧其色,悲怆其声,使人物的心情与戏剧的气氛协调相应,达到了相当完美的艺术境界。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