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昆曲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唱曲之道,发乎盛唐,昌于两宋,彰于元明。元末,曲圣魏良辅精研曲道,创立昆曲,“字清版正腔纯”。明初,梁辰鱼鼎故革新,以昆曲演传奇,大获成功,“四方歌者咸宗吴门”。此后数百年间,昆曲风行海内,传奇唱遍南北,“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词山曲海,蔚为大观。清工戏工,日月同辉。唱曲之道,一脉相承,绵延千年矣;因昆曲而光大,亦数百年矣。

国人自古有歌诗之传统,中国亦被誉为歌诗之国度。诗经离骚、乐府诗词,皆被之管弦。孔子厄于陈蔡,嘤嘤弦歌不绝。后主囚于汴京,唱尽千古忧愁。千百年来,倚声填词,依律唱曲已成中国文人生活方式,承载生命,寄托梦想,抚慰心灵。昆曲上承中国诗乐传统,吸取中外音乐精华,融汉字声调与音乐旋律于无形,自然天成,天衣无缝。昆曲曲词典雅,行腔优美,格律严谨,口法多样,有别于世间一切音乐。昆曲雅合国人性格特征与文化精髓,发乎口、动乎心、盈乎耳,精深有度,奥妙无穷。明清之际,文人墨客聚会拍曲,贩夫走卒争看传奇,昆曲演出之广、场面之盛,今日畅想,恍然如梦。

自清末以来,世变风移,盛况不再。唱曲之道,时断时续,几近绝亡。民国间,有识之士于苏州办昆剧传习所,继其衣钵,传其薪火,昆曲乃一命唯存,绵绵而不绝。本朝以来,昆曲时兴时废,命途多舛,何其艰难。本世纪初,昆曲被列入世界口头遗产,忽然而热,又似回光。演曲唱曲者,颇有几人,然懂曲道者,屈指可数。不数年后,二三子相继辞世,昆曲之道,几乎不存。识之者无不叹惜:千年曲响,绝于今世?

壬辰龙年秋,江苏省昆剧院裘彩萍老师创办昆曲网络课堂,四方慕道者趋之若骛,纷纷聚于裘师门下,咿呀呕呃,开口学唱。有南腔北调、唇齿不分者;有工尺不准、荒腔走板者;有五音不全、声嘶音痖者;有羞于启口、腔似猫叫者……听之虐耳,闻之喷饭。裘师不厌其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数月之后,弟子中竟有能唱苏昆者,字音精准,板眼清晰,行腔婉转。细听慢品,古风犹在,意趣盎然,颇令人欣喜赞叹。

裘师拍曲,曰“三步法。”一曰唱工尺,二曰念字音,三曰唱曲词。上尺工六五,宫商角徵羽,发音出字,严守古音;行腔归韵,皆遵古谱。一字一腔,细心教唱,曲道正宗,方法得当。有愚鲁如木头者,亦能正襟危坐,引吭高唱。叹矣,裘师之善教也!

裘师弟子,有江浙人,湖广人,齐鲁人,云贵人,中原人,东三省人……桃李满天下,雅韵响中华。夜深人静时,裘师率众弟子网上拍曲,檀板清越,声腔嘹亮。众弟子随裘师从零学起,腔嫩声杂,装模做样。厕身其中,竟不知今夕何夕,今世何年。噫!喧嚣闹市中,能得如此雅趣,不亦今生之大幸乎?

昆曲之道,衰于前朝,困于当世。昆曲之奄奄一息、苟延残喘,其时久矣。哀叹惋惜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漠不关心者有之,沽名钓誉者有之,奋力弘扬者鲜有之。裘师以一己之力,身体力行,传道授业解惑,于华夏大地唱响昆曲,复我歌诗之国美誉。若裘师者,不亦圣人乎?

裘师之学,出自曲家王正来先生,承继有序,为吴门正宗。

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昆曲之道,不亦在兹乎?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