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舞蹈 >舞蹈知识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保罗·泰勒 第三代现代舞大师送来“阳光”舞蹈

曾师从舞蹈大师巴兰钦、格雷姆和坎宁汉,曾指导少女时代的皮娜·鲍什在纽约习舞,曾在台北演出,让云门舞集掌门人林怀民最终弃笔起舞……作为第三代现代舞大师的保罗·泰勒和他的舞蹈团曾先后两次访问中国,阔别6年之后,今年保罗·泰勒舞蹈团三度造访北京,将于11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为观众献上风靡全球的经典舞蹈作品。

  宛如“周星驰”般的现代舞风格

  自1955年推出自己创作的作品后一发不可收,保罗·泰勒的舞蹈几十年来经受住了观众和评论家们的琢磨和挑剔,他本人被誉为为现代舞带来了生命的“阳光”的大师,而他的男舞者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男子汉”,女舞者被誉为“身心最健康的女孩子”。这是他和他的舞蹈团能够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的理由之一。据欧建评介绍,当年报考朱利亚音乐学院舞蹈系时,老师们一眼相中他,并给了他那笔竞争激烈的奖学金,根本原因就是他这个大学游泳运队员的健康体魄,以及随身“携带”的阳光气质。

  保罗·泰勒的舞蹈风格,紧贴当下社会主题,具有鲜明的大时代特征,不断影响着现代舞界的整体走向,《时代》周刊曾经赞誉他是现代舞界的统领者。无论是反映中东地区的,还是反映美国经济大萧条或者9·11事件的作品,保罗·泰勒都能独辟蹊径,找出常人难以发觉的崭新视角解读。但即使是如此沉重的大时代主题,他在作品中流露的始终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旧金山观察报》评价他的舞蹈动作激情荡漾,他的节奏抑扬顿挫,他的青春活力与乐观精神堪称纯粹的美国风格,而这一切为美国的舞蹈制订了标准。

  保罗·泰勒曾说:“我舞蹈因为我快乐。”而他的作品则分毫不差地表露出这一内心世界,轻松而优美、诙谐不俗套、深刻却不另类的舞蹈风格,与人们平常所看到的现代舞截然不同。也因为这样的风格,香港城市当代舞团艺术总监曹诚渊先生评价保罗·泰勒为“舞蹈世界的周星驰”。

  2007北京现代舞演出压轴大作

  从7月份掀起的现代舞高峰论坛开始,北京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现代舞团。从台湾的云门舞集到香港城市当代舞团,从德国的皮娜·鲍什到美国的阿尔·文艾利,世界级大师、大团频繁光临北京,使得2007年毫无争议地成为北京的一个现代舞年。而来自美国、被誉为第三代现代舞掌门人的保罗·泰勒,理所当然地成为了2007北京现代舞演出的压轴大师。

  自上世纪,一批舞蹈者向传统芭蕾揭竿而起,创造出一种可以随心所欲、没有严谨故事结构和舞蹈规范的现代舞风范之日起,现代舞至今已经走过近百年岁月,涌现了玛莎、保罗·泰勒等一大批现代舞先驱。作为第三代现代舞大师的领军人物,保罗·泰勒是目前唯一健在也是资格最老的现代舞大师,而保罗·泰勒作为一个专业术语,也已经成为世界舞蹈四大流派之一。

  据现代舞专家欧建平介绍,与保罗·泰勒相比,之前在京访问的德国现代舞大师皮娜·鲍什算是第四代。早在1959年,她曾飞往纽约,跟随保罗·泰勒学习现代舞。

  在欧建平赴台专访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时,见到了一份林怀民写的一篇关于保罗·泰勒的文稿,方才得知这位中国现代舞杰出领袖最初萌生弃笔起舞的念头,正源于保罗·泰勒1973年在台湾的一次演出。除此外,保罗·泰勒50年来深深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舞者,并一度成为他们的精神偶像。

  欧建平介绍道,保罗·泰勒舞蹈团于上世纪50年代建立,是世界现代舞史上经久不衰的一脉。保罗·泰勒本人早在40年代就已经成为令美国年轻一代心动过速的偶像,创作了百多部经典舞蹈作品,并在60个国家的400多个城市里进行过演出。作为美国官方文化的代表,保罗·泰勒舞蹈团代表着美国的一种文化精神,与全世界进行对话。

  1996年,保罗·泰勒舞蹈团获得美国国家基金会85万美元的挑战性奖助金,这也就意味着保罗·泰勒先生大量卓越而宝贵的遗产将得到完整而精确的记录和保存,其辉煌的舞蹈事业正如日中天。

  浓缩现代舞精华

  保罗·泰勒的作品通俗、幽默,但不失严肃与深刻,其中有不少作品表现了青春、爱情、生死、欲望以及生命的冲动。这些是他作品的主题,也是其风格形成的基础。此次演出的作品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创作,如:《海滨广场》(1975)、《分裂的王国》(1976)、《拜占庭》(1984)、《B舞团》(1991)、《黑色的星期二》(2001)和《普罗米修斯之火》(2002)。这六部剧作风格迥异,严肃的、诙谐的、欢跃的,每一个作品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现代舞最高水平。

  欧建平表示,“这六部即将与我们见面的代表作,在时间上跨越了32个春秋,标志着保罗·泰勒现代舞创作的成熟。其中,《黑色的星期二》、《B舞团》和《普罗米修斯之火》分别表现了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美国卷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9·11”事件给美国人的生活与精神带来的影响。《黑色的星期二》和《B舞团》借已逝年代标志性的流行歌和时尚舞蹈,诉说着希望和梦想破碎的悲剧,丧失亲人的切肤之痛,一方面传达了那一时代的失落和无奈,也传递了那个时代人的乐观和勇敢。作为反思“9·11”的艺术作品,《普罗米修斯之火》则是保罗·泰勒作品严肃的另一种类型,同样表现了巨变后的坚定信念,追求在毁灭后“重燃生命光辉”的崇高感。”而保罗·泰勒在创作《海滨广场》的一年前,忍痛告别了表演生涯,不料却因祸得福——可以自此从表演中抽出身来,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去尽情地品味、无情地挑剔自己的作品,“在欣赏《海滨广场》时,舞者用肢体描绘出的美丽的海滨令人神往:在一望无际的天水之间,金色的沙滩上,粉红色的衣裙在蓝天下飘荡,奔跑、跳跃、旋转、翻滚,一泻千里的激情充满大自然无垠的空间,青年男女尽情享受青春的友谊与爱情,让生命的活力与冲突都得到完美的呈现。”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