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余华:孟京辉愿怎么改编就怎么改笨蛋才忠实原著



孟京辉导演的话剧《活着》将于9月上演

□杜晋华

核心提示

余华很久不出现在大众面前了,这一次是为孟京辉导演的将于9月份上演的话剧《活着》站台。他理想的计划是常住自己在杭州西溪湿地的工作室安心写作,继续那个写了数年未完的长篇,故事是关于两个男人的流浪。但他很清楚,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尽管他已经最大限度地隔离社交事务,不再参加文人骚客的聚会,也绝不参加就职文联的大小会议,但现在的写作真的并不顺利。

A
人们常因为对一个东西太熟悉而把陌生的定义为错的 

记者:《活着》可谓是对你意义最大的一部作品,这是你把《活着》交出去的原因之一吗?

余华:孟京辉最初找我的时候是想做《许三观卖血记》,但我考虑到卖血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而这么多年来各方对《活着》的接受尺度已经放宽很多,所以改编《活着》,来自某些方面的压力更小,就建议他把《活着》做成功了再做《许》。

记者:对当年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你也一样是放权且满意?

余华:因为我比张艺谋“便宜”,就屡次被作为电影《活着》的代表与世界各地的观众见面。第一次看电影感觉不是自己的小说,到最后看多、看腻了后,我又产生了另外一个想法,改编没什么对错,人们常因为对一个东西太熟悉而把陌生的定义为错的,所以孟京辉愿意怎么改编就怎么改编,只有笨蛋才会忠实于原著。哪怕把《活着》改编成《许三观卖血记》,也没什么不可以!

B

把别人的痛苦转化为自己的痛苦是作家的职业习惯

记者:1993年《活着》初版时,你说,自己如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作品拥有者的话,内心的痛苦就会轻微很多,与此同时,力量也会削弱。那时候你没想到,今天的自己已经达到当初的期待,如你预期的一样吗?力量削弱了?痛苦轻微了?

余华:一点都没轻微。其一,《活着》那个时候所写的人的生活并不是我的生活,因为他比我大得多,许三观也比我大得多,反而到了《兄弟》,主人公李光头才算是我的同龄人了;其二,我现在才知道,作家的痛苦不是来自于他的经历,而是他的感受,把别人的痛苦转化为自己的痛苦,这是作家的职业习惯,会为一件不相干的事,一个不相干的人焦虑、难受,这种情感模式不会变,多长时间都不会变。

C

不会进入作品的那几百个故事支撑着我对这个社会和现实的感受

记者:你在微博上就像是一个关心时事的愤青,我以为到了你这个年纪,对很多事已经不愿意再多说什么了。

余华:我们国家本来就缺少这样说话的人。很多人曾经问过我,为什么总是说我们国家不好的那些事情?为什么不能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呢?他们可能把作家的功能和管理家的功能搞混了,再说,谁会听一个知识分子的批评呢?写微博和写小说不一样,不仅要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想办法让自己的想法在网上能够存活下去。

记者:从一个作家的身份变身到现在一个社会时评人,痛感的来源也不一样,以前你想的是“我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现在则是这些入世的社会事件,如此一来,很难再回归独立作家的身份。

余华:对。但还是可以独立出来,要写的可能只有5%,但必须了解之外的95%。张艺谋拍《活着》时,侯孝贤是监制。张艺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当时侯孝贤说,“艺谋,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拍电影,我是这样拍:当我拍这个楼宇的某个房间时,我的镜头里可能只有这个房间,但我必须了解到这栋楼里所有的房间和房间里住的人。”我可能只写一个小故事,但不会进入我作品的那几百个故事支撑着我对这个社会和现实的感受,它们会让我在写作的时候心里有底。

记者:当年纯文学的这一批作家,现在都是非常关注社会和政治的时评家。

余华: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每天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你很难做到视而不见,很难做到!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