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戏曲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晚清戏曲的变革》看票房经济与明星八卦

以大众娱乐为背景的晚清戏曲

周绚隆

今天,当我们提到某一种传统戏曲的时候,往往都会把它放到艺术的角度来谈论,甚至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会视为高雅艺术。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虽然不断有人在大力提倡,有人还主张把京剧开到中学课堂里去,传统戏曲还是日渐式微。

然而,穿过时间的长河往回看,在明清两代,尤其是清朝乾隆以后直至近现代,昆曲和京剧都曾极度繁荣,一个演员一旦走红,常常能倾动朝野。可是传统的戏曲史写作,往往只限于介绍剧种、声腔和剧情,令人很难对戏曲的日常状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得先回到戏曲繁荣时的原生状态中去。说到底,戏曲在当时只不过是一种社会娱乐形式。与娱乐业相伴的演艺活动,当然离不开票房经济的考虑,也少不了对明星八卦的炒作。仔细想来,在影视被发明和流行之前,戏曲就承担着今日影视业的功能。
说起来,这多少有些令人扫兴。谈论晚清以来的戏曲,有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演员的培养与管理,一是剧团的经营。看过电影《霸王别姬》的人都知道,培养演员,得先拜师,然后学艺。但是,看了么书仪女士的这本《晚清戏曲的变革》以后,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一行业在其早先并不是那么纯粹。演员的成名除了拜师学艺这一途,还有作“歌郎”、“打茶围”的另外一途。作者在本书中,首次以丰富的材料和生动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当时的娱乐业背景和大众的精神消费情况,也使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了作为娱乐场所的“堂子”在当时所起的作用。有谁会想到,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就曾出身于“堂子”呢?用作者的原话说:“‘堂子’最初是名伶的住处,后来一批‘堂子’兼作侍宴、侑酒的生意,成为‘打茶围’的娱乐场所,也有的‘堂子’同时也是培养伶人的‘科班’。”“‘打茶围’是舞台表演的配套服务……台上看戏,台下看人,这种娱乐使众多的男人乐此不疲。”从这一点来看,戏曲演员当时不但在台上以表演娱乐大众,台下还向人们提供着另外的娱乐形式。“打茶围的内容,包括了侑酒、歌唱、游戏、闲话。”众多的资料表明,这是一个以青春为代价的暴利行业。不过,它倒让我们真正明白了古典戏曲是在大众娱乐的土壤上繁荣起来的。这是一个以欲望与金钱为支撑的艺术门类,其目的原在于票房的实际收入,与高雅或低俗关系不大。离开了大众娱乐的土壤,戏曲的生命其实也就走到了尽头。

从经营方式上讲,围绕票房的考虑,包装明星(如造各种“花谱”)、设计演出剧目、编写观剧指南等等,在当时的戏曲演出史上,都曾被极大地重视过。在本书中,作者用了几章的篇幅对这些容易被戏曲史写作所忽略的问题进行了考察,为我们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描述。

另外,对演员心理状态的考察、社会地位变化的叙述和经济状况的关注,也大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戏曲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了解。这些都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活生生的戏曲环境。
其实,说到这里,我对本书最大的兴趣倒不在于它作为戏曲史本身的意义,而是它丰富了我们对戏曲的理解。另外,它为我们了解一个时代、一种社会、一种人生提供了生动的细节,没有细节的历史和没有故事的人生一样,是乏味而无趣的。本书的许多章节都关乎当时的社会史、娱乐史和文化史,作者重视细节,但又不乏幽默。

遗憾的是,书名起得稍微学究化了,会让不了解内情的人望而却步。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