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戏曲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我满嘴京片子,许多人认为我是老北京,其实我不是。我在1943年才到的北京。以后就生活、学习于此。老北京的事儿,我知道的不算多。我最最遗憾的是,我没听过任何一场评书。因为当时沉迷于看小说,下学后租来《三侠剑》,一直看到深夜,一天能粗略地翻看五本。总认为听评书太费时间,进度太慢。及至中年以后,与俗文学有了点儿联系,知道了一些评书艺术的魔力与特点,悔之晚矣。

可是,20世纪30、40以至50年代,连阔如先生名重一时,起码在京津一带,没有不耳熟的。连先生虽然基本上以说书为业,但据我所知,他还经营着一家“连阔如广告社”。我以为,能干广告业的,在新闻界必定广有交游,自己的文笔也不错,市面上也叫得响。所以,我心目中的连先生,与一般的评书演员不同,是颇有文墨的人,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至于连先生的著作,我实在孤陋寡闻,一点儿也没有接触过。这次,捧读连先生解放前的大著《江湖丛谈》,这才惊讶于连先生的文采、学问、识见与胆识。

文采:篇篇都是引人入胜的优秀散文。我看了一天一夜,欲罢不能。能吸引住我这样的80多岁的老朽,足见魔力。

世事洞明皆学问,连先生的学问,没得说,覆盖面极为宽广,全是我不知道的,而且开掘极深,一挖到底。这种学问,是不是现在已经归入历史范畴,我不敢说。至少是一个时代一部分下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吧。要研究这类事,连先生此书堪称一处起点站。说到识见,连先生比当时一般江湖人士,可说高出甚多。例如他多次举实例,并总结性地指出,坑人的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同为江湖中人,就与沉迷其中自以为得计而不能自拔者有天壤之别了。

至于胆识,敢在旧社会把江湖上的事揭底,可不容易。为什么要这么干?只有用唤醒痴迷的菩萨心肠来解释,大概其才说得通。我读过《燕市积弊·都市丛谈》,已是北大信息管理系老教授张荣起先生的整理本,1995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据张先生考证,作者是生活于20世纪初的庄荫棠先生。那里面讲到的北京市面儿上的毛病不少,范围更宽。解放前用笔名印行过。解放后,大家思想解放,也不太怕报复了,给江湖上的事儿揭底的文章多起来。我读到的,如发表在各种《文史资料选辑》上的就有不少。例如署名“于诚”的《记“江相派”》,据我看,就够全面深入的。解放前料他也不敢。

《江湖丛谈》行文中陆陆续续讲到许多“切口”,即行当术语。我查了查,《切口大词典》等书中所录差别不小。可见,切口随时代、地域、行当、派别等等之不同,差异甚大。这也是此书留给我们的一项遗产,建议利用起来。我以敬畏之心向读者推荐此书!

(摘自 《人民日报》)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