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秦腔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秦腔新剧目《西京故事》是一出贴着老百姓的心窝窝写的戏,所以它得到观众发自内心的拥戴。《西京故事》通过罗家两代人来到西京这座城市,从两个视角展开当代农村人追寻城市梦的路上遭遇的坎坷。姐姐罗甲秀和弟弟罗甲成先后考上了这里一所知名大学,当年的民办教师和村长罗天福骄傲地把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培养成大学生,他觉得实践自己梦想的道路就在眼前,他索性让全家搬到西京。故事就围绕着罗天福一家的西京生活展开,然而,当他们一步跨入这座城市,迎接他们的并不是鲜花与光环,而是超乎预想的道道难关。这里除了贫富之间的差异,还有与之不无关系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差异;有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巨大鸿沟导致的社会身份的落差,还有城市部分人对“农民工”这个名词几乎已经定型了的成见和歧视。罗天福和他的子女,在跨越城市的第一道门坎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在戏里,他们在挑战面前,把自己锻炼成了精神上的强者。

在这个变化迅速的世界上,要想始终挺立,对每个人都不轻松。即使是在经济迅速发展、已经因改革开放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中国,当下依然有很大一部分人,生活中经常遭遇困苦、曲折和磨难。这些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然而要勇敢地写出和演出日常生活的凝重与辛酸,并且让人们透过沉甸甸的现实看到生活的曙光,却不是谁都愿意去做,更不是谁都有能力做到的。这就是《西京故事》的剧本作者陈彦以及戏曲研究院的可贵之处。

更为可贵的是,《西京故事》不是在简单化地指责城市对农民的排斥和歧视。如果说城市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结晶,那么,农村人无论是把城市看成是梦想的终点,还是把进入城市看成实现他们的梦想的起点,都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而城市无可逃避地要成为这个时代矛盾冲突的焦点。但是有关城市的这些神话般的描述,存在许多误区,它们太容易让农村人迷惑,而由于他们对城市充满了太多浪漫的预期,当城市的真实面目袒露在他们面前时,不免受到打击而产生强烈的失望和失落。在这样的场合,如何调适自我,实为这些城市新人需要尽快完成的必修课。

秦腔《西京故事》是剧作家陈彦继《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之后又一部令人瞩目的作品,三部作品体现了他对城市平民、普通知识分子和农民这三个中国当代最重要的群体的关注。这些作品既体现了强烈的现实关怀,又充满理想主义的光芒,由此构成他鲜明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蕴含着很大的信息量。《西京故事》比前两部作品有更丰厚的内涵,因为更宽广所以更厚重。

提及《西京故事》的成功,还不能不提及主演李东桥的演绎,他在剧中根据人物的特定身份,创造了诸多极具表现力的身段,他感人至深的唱腔,更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就像秦腔历史上多数经典剧目一样,李东桥擅长用苍凉凄切的大段苦音慢板,演绎主人公罗天福的内心激烈矛盾,尤其是在主人公面对生活的艰辛,在放弃和坚守中挣扎时,秦腔的表现力更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秦腔感人至深的魅力源于大西北地区的民众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承受的苦难,以及在苦难面前的坚毅、伤感与激情兼而有之,最典型地融化在它精彩的苦音慢板中,看它在《西京故事》中的运用,用它表现心情激荡的罗天福,令人击节赞叹。

在这个信仰萎缩的时代,我们太缺乏这样既直面现实又充满理想主义精神的剧作;同样,当人们抱怨观众不愿意进入剧场欣赏戏剧时,应该反省的是,我们给普通民众提供过多少像秦腔《西京故事》这样贴近民众的生活,与他们的喜怒哀乐产生强烈共鸣,同时又在舞台表现手段上精雕细刻的优秀作品?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