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话剧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岁末年初,各大民营话剧剧团出品的戏剧,占据了申城80%的话剧市场,极大地丰富了上海的话剧舞台。然而,另一方面,这占领上海话剧市场80%票房的民营话剧剧团,其演出的剧目却有七成或亏损,或在亏损边缘苦苦挣扎。据上海一位小剧场经理告诉记者,近日,一出由一家民营剧团出品的话剧,因为所卖出的门票未过10张而取消了演出。

2012年底,照例是各艺术院团跨年演出季的商机,近70部戏同时在网上开票,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海的话剧观众人次却从去年9月开始,以每个月递减1万多人次的速率连跌4个月,更加剧了民营话剧剧团的生存危机。话剧投资方开始不那么热衷于把钱投向话剧市场。大量民间资金的撤出,让不少民营话剧剧团退回到了“拉到钱就排一出,拉不到钱就解散”的游击队状态。

低层次竞争难长久

据记者调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某些民营话剧剧团急功近利,不愿意静下心拿出诚意做一部扎扎实实的好戏,贪图方便省力,一味跟风,宁愿在低层次“搞笑”“闹猛”中拼个你死我活,结果输了口碑,也丢了市场。其实,民营话剧剧团的颓势并非最近才出现端倪。数据显示,去年上海的话剧市场在演出剧目数量激增的同时,却并未看到在剧目和创意领域的大幅度提升。舞台上比较多的是低层次的恶搞剧和粗制滥造的穿越剧、办公室喜剧。

创作缺乏诚意,内容缺乏新意,抄网络、抄段子,让观众迅速生出“审美疲劳”。

不久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就在某场合公开表示了对这一类话剧的不满,“有时,一个场子里,观众一直在笑,甚至是大家都在等着笑,但到底笑什么,没人说得清,笑完了,全忘了。”而话剧制作人袁鸿则披露,有一些民营话剧剧团,一心只在耸动的剧名上费尽心机,却不愿花力气提升剧本质量。甚至出现了戏已经开票,剧本还没改定的情况。剧目雷同、缺少创意,演出后频遭观众“拍砖”也就在所难免了。

找准定位赢在品牌

但过去一年中,在上海的舞台上,仍然出现了一些由各地民营话剧剧团制作的具有戏剧精神的好戏,而且既赢得了口碑,也赢得了市场,赚了钱。如《那一夜,在旅途中说相声》、《京戏启示录》、《驴得水》等。盘点这些话剧,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足够的诚意,和带着对话剧形式及发展模式突破式的创见,在观众中靠口口相传,迅速走红,掀起一拨拨观赏热潮。

上海的民营话剧剧团中,仍然有以社会效应和足够优异的票房成绩笑傲江湖的。如上海最早开始做悬疑剧的现代人剧社成立至今已20年,日前该剧团带着《捕鼠器》远赴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故乡英国伦敦圣马丁剧院演出,成为上海首个走出国门的民营话剧团。回顾20年发展历程,现代人剧社负责人张余认为,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找准了市场定位。从最早开始做悬疑剧到在新光影剧苑成立国内第一个悬疑剧场,这些年现代人剧社始终围绕着把悬疑剧做大做强的市场目标进行运作。“现代人”靠着准确的定位,完成了从众多剧团扎堆竞争中的自身蜕变。

而另一个沪上话剧迷耳熟能详的名字——台湾导演赖声川,从《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到《宝岛一村》,靠着对艺术质量从不降格以求和具有个人特色的人文关怀精神,在话剧市场中树立起品牌。如今,“赖声川出品”在很多剧迷心中已经成了话剧质量的保证,“只要赖声川的戏,去看,总不会失望。”

而有些民营话剧剧团,一个“麻花”红了,十几个“麻花”跟上来;看电视相亲类节目做得红火,也赶紧排一个这种形式的话剧。也许,一开始生机勃勃的民营话剧,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业态困境后,应该在成功者们的身上找到些许有价值的启示。

不仅赢一时,更要赢得长久

相比牌子老、人才济济的国有话剧剧团,民营话剧团体要赢得市场,除了机制灵活,还应该在话剧市场上寻找到准确的定位,在剧目品质上下功夫,从而确立起自身的品牌。上海现代人剧社和台湾的名导演赖声川是两个很好的范例。前者20年如一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市场上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下大功夫打造品牌;而后者,始终坚守自己的戏剧理想,不随波逐流,终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赖声川”话剧品牌,并以此笑傲江湖。
做话剧是做精神产品,有时需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之心。有所为,有所不为,才会赢一时,更赢得长久。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