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豫剧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豫剧彩旦角色行当及马金凤等名家彩旦戏片段赏析

豫剧行当划分虽不像京剧那样严格、规范,但“生旦净丑”的划分也是比较讲究的,绝不能乱套。

(一)我对彩旦角色的理解

豫剧彩旦也称婆旦或婆旦,本是旦行的一支。因表演滑稽风趣或奸刁世故,具有“丑”的表演特点,所以有人称彩旦为丑旦或女丑。虽都有一个“丑”字,但归根结底应归入旦行。过去豫剧彩旦化妆,面部点痣,画红胭脂球,豆虫眉,耷拉眼角,发髻上梳个大扫把,袖口、裤腿宽大,动作夸张,泼辣风趣。现在彩旦往往不这样化妆了,都采用净扮,和一般旦角化妆无异。主要靠表演上夸大的形体动作,和口齿清利、生活气息浓重的念白来表现人物。比方说,《拾玉镯》中的刘媒婆,《花打朝》中的程七奶奶,以及《香囊记》中花婆,现代戏《小白鞋说媒》(拍电影改为《桃园喜》)中的刘翠花,《包龙图坐监》中的伙夫婆等等。

以上几个角色都是年龄比较老的老婆子,但列入老旦绝不合适,因为她们除了程七奶奶是个诰命夫人外,其余都是出身低下的媒婆、花婆、伙夫婆之类的劳动人民。即便说到程七奶奶是诰命,她本来也是瓦岗寨农民出身的程咬金的老婆,具有强烈的农民色彩。

具体说,豫剧彩旦艺术有以下三个特点:

1、在以唱腔为重是豫剧中,彩旦也必须唱得好,在台上能以唱腔压住台。它不像京剧那样,许多彩旦由男性丑角演员反串,唱得好坏好像似乎无关紧要,只要能插科打诨,通过嘴皮子和形体动作,给人送去笑声就行了。

2、彩旦也借鉴了丑行的表演手法,唱的少,而以做工为主,念白虽然使用的河南方言(开封及周边地域用的话),但也要求吐字清晰,嘴皮子利索。她们所扮演的角色,追求的是夸张和对比,一上场就以一种极具张力的表演,加上与其他旦角不一样的戏服,再配上跳跃的戏曲冲突,给观众一种冲击力。像绘画中的漫画,了了几笔,重在写意而不在写实,就能勾勒出人物的神态,营造出喜剧的气氛和欣赏感觉。让观众从中表演中得到愉悦和笑声。

3、彩旦应该的旦角行当最难演出彩的。不仅要求演员能唱善做,表演风趣幽默,能放得开,收得住,丑陋中透着美感,滑稽中不见庸俗,向人们昭示了人性的真善美。还要求恰当把握做戏的分寸,决不能像挠观众的咯吱窝那样令人发笑。因为欠一分引不出笑声,过一分则庸俗,倒观众的胃口。让观众走出剧场,想起彩旦的表演在令人忍俊不禁之余,引发人诸多思考。
(二)马金凤《花打朝》程七奶奶形象赏析

马金凤的《花打朝》一剧中,塑造的程七奶奶形象,具备了彩旦的所有特征,应该是标标准准的彩旦。有人会说,名声那么大的全国著名的艺术大家啦,怎么能唱彩旦呢?好像彩旦就低人一等。你看上面那张马金凤的《花打朝》VCD封面,虽然是净扮,但看那一身打扮,穿着小衣包,系着腰带,手里掂着一对铁棒槌,你能说不是彩旦的装扮吗!

她的《花打朝》是她小时候跟恩师马双枝学的。后来许多专家(包括赵寻、张真、刘乃崇、曲六乙、李冰等人)提出意见,由何凌云执笔,对此剧做了彻底改编,增写了“乘车赴宴”,重写了“闹殿”、“打朝”等场戏。许多庸俗低级的东西删除了,整个戏显得紧凑连贯了。过去的程七奶奶是唱的少、说的多,现在的程七奶奶唱腔加多了,道白也改得精练了,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丰满。

马金凤把剧本认真地看了几遍,感到新剧本和过去的大不一样。于是开始琢磨怎样演好这个程七奶奶,过去艺人们演这出戏,是按“丑旦”来演的,贴歪鬓,脸颊上还勾个小“豆腐块”,唱词较少,全凭嘴皮子功夫。马金凤跟马双枝老师学这出戏,唱这出戏,也是按这个路子来的。马金凤想,如果还按旧的程式和行当来演程七奶奶,就会落入俗套,把程七奶奶演成一个嘻嘻哈哈、冒冒失失的简单人物。时代不同了,观众的审美也提高了,表演上也要有所创新,要“老戏新演”才能把人物演好演活。马金凤经过认真的思考后,决定以彩旦为基调,糅进老旦、刀马旦、花旦、武生的表演身段来表演这个人物。用花旦来演她的俏丽活泼,用彩旦来演她的泼辣幽默,用刀马旦来表现她的豪爽,用武生来演出她的勇敢,在人物造型上,保留传统中的“丑旦俊扮”。

由著名编导杨兰春执导,增加了出场时“三进三出”的热烈场面:程七奶奶正在后堂梳妆打扮,小郎催她快上车。首次催促,她在后台粗声大气应声:“知道啦!”使观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二次催促,她快步流星上场来,眨了小郎一眼,好像还没搞清事由,两手一摊,二话没说,又一头冲下场去;三次催促,她更慌乱,错把小孩玩的拨浪鼓当做折扇了。当她三次上场定神之后唱了一大段,然后从小郎手中夺过鞭子,甩了个响鞭,驴闻之一惊,四蹄齐奔蹿下场去,这出场就是彩旦的表演路子。

接下来“吃鱼”一场,这一场彩旦色彩更浓。除了她地道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河南话引来不断笑声外,那吃鱼的动作和眼神,她赏给老院公三个小皮钱的过程与调侃,出神如化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泼辣与诙谐,其做工精细堪称马氏一绝。

在“闹殿”、“打朝”等场中,这个彩旦俊扮的程七奶奶形象,总是以嘲笑、蔑视君王绝对权威的贯穿动作最终完成的。而她那泼辣爽直、疾恶如仇、爱说爱闹的形象,便立于舞台中央。

马金凤在这出戏“三进三出”、“吃鱼”的视频,大家非常熟悉,我就不再选用了。下面我截取了两段视频及一段录音,旨在说明她的彩旦道白功夫。

视频:豫剧《花打朝》马金凤主演片段之一

视频:豫剧《花打朝》马金凤主演片段之二

音频:马金凤、王二顺《花打朝》“打朝”片段

(三)豫剧高玉秋、张月荣等名家扮演的彩旦戏片段

下面我选用了高玉秋、张月荣、樊萍及阎玉蓓四位名家扮演的彩旦角色视频。前两个是媒婆,后两个是花婆和伙夫婆,说她们是彩旦无可非议。豫剧中彩旦角色除了这四个外,还能找出许多来,例如《花为媒》中的阮妈,《桃李梅》中的封氏,《狱卒平冤》中的禁婆,《麻风女》中的媒婆等等。如果说到现代戏,《朝阳沟》中的银环娘,《小二黑结婚》中的八仙姑等,也应该列入彩旦。这里顺便表明我的观点,我认为现代戏是不应该划分行当的,比如说《朝阳沟》的银环,你能把她归入闺门旦吗,老支书也能归入须生吗?显然不合适。我在下面选的张月荣演唱的“树上的鸟儿那叫喳喳”段子,无论唱腔,还是表演都是按彩旦走的,所以我列入了彩旦行当,不知你能认可吗!

在曲剧、越调等河南地方戏中,彩旦也不少。最为出色的当属毛爱莲的白奶奶了,可与马金凤的程七奶奶相媲美。

下面请看位高玉秋、张月荣等四位名家演唱的彩旦戏片段。

1、高玉秋主演《拾玉镯》一折,高玉秋扮演媒婆,她采用了传统彩旦的化妆方式,把个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媒婆刻画得入木三分。

高玉秋师承豫剧大师常香玉,在不断摸索下,另辟蹊径,后期主攻丑角。她主演了拾玉镯、桃李梅、和狱卒平冤等一大批经典剧目,是河南戏曲舞台上不可多得的豫剧彩旦。

2、《桃园喜》选段 “树上的鸟儿那叫喳喳” 张月荣扮演媒婆

3、【高清】豫剧《香囊记》选段 樊萍扮演花婆

4、豫剧《包龙图坐监》李斯忠 阎玉蓓(后者扮演伙夫婆)
这里原来打算选用我截取下来的第一个8分钟的视频,不知什么原因,截取出来图像不清晰,字幕也看不清。为此我把一个月前截取的、与此视频相连接的另一个视频,也发在后面。比较一下,为什么会有两种结果?这需要我认真研究。想再截取一遍,可重新下载不成功,将就着看吧。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