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其他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一棵艺术大树——上党戏

喜读原双喜新著《上党戏剧史摭谈》

说到由人民作家赵树理参与改编而摄制上映的电影戏曲艺术片上党梆子《三关排宴》,和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艺术家、长子籍人常甄华导演并摄制上映的艺术片上党落子《佘赛花》,我们是不会不知道的。但是谈到上党戏剧史,它之源起、根脉、发展、成长、壮大,形成今日之气候,成为今日名扬于全国的一棵艺术大树,就不一定了。有一部戏剧史学专著,则做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和解答,这就是前边副题写的由上党地区老戏剧家原双喜同志所撰之大作《上党戏剧史摭谈》一书。
我同原双喜同志,相识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时他已在晋东南地区文化局工作——可谓早矣!但与他在1944年六七岁时从艺始,即在《白毛女》一剧中由喜儿抱着作为剧中人物登上舞台算起,竟然也短了近二十个年头的从艺历程。他自始至终一以贯之地坚守、探求、奋进、献身于戏剧艺苑之方领域,而今又有这样一部三十余万言的“摭谈”戏剧史学著作奉献于世,称他是上党地区的一位老戏剧家,实乃名至实归。

“摭谈”除书前两篇“序”文外,全书由“前言”,“千年古韵乐户戏”,“上党梆子三百年”,“百年沧桑落子腔”,“乡情俚曲成秧歌”,“附录串起失落的记忆”,“后记”等八个版块组成。

通看串连起来这八个版块之标题,即给人以强劲而浓烈的信息:上党戏剧文化历史,悠长而久远;上党戏剧文化底蕴,深广而丰厚;上党乃戏剧之乡矣!

原君在前言中写道:“为了避免重复,我采取了摭谈的方法,即别人谈过的,我尽可能不谈,别人没谈过的,是我要谈的重点。”且以《上党戏剧史摭谈》为书名,将“摭谈”两字放大并红色横斜排印于书的封面,以强调突出其主旨。但通读全书,所言“摭谈”岂止“摭谈”乎?“摭谈”实乃一部全面概述上党地方戏剧文化之史著作。其言有据,其论有理。而这“据”是从实地调查考证而来,这“理”是依实证探求、探讨、深化而得出。即“上党梆子的形成,和乐户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上党梆子曾在乐户戏中孕育……”是“……在民歌、曲艺、民间演唱基础上形成,从乐户戏中吸纳了多种营养而壮大起来的。”其“根在上党”,其“源在泽州”,它既非“西来”,也非“南来”,而是当地“民歌、曲艺、民间演唱和前代戏剧文化因素的结晶”,是深受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上党第一大剧种。上党地区的第二大剧种是“上党落子”,它是由河北武安(小)落子传入始起,但也是之后根植于上党这方文化沃土,广泛吸纳当地民歌、曲艺、民间演唱等多种民间艺术及上党梆子等诸多当地文化元素,发展、成长、壮大而雄居于上党的。还有襄武、西火(壶关)、泽州、沁源等秧歌地方小戏之生成、成长之路,也均与上述两大剧种一样。

上党戏剧这棵艺术大树,就是这样,根植于家乡沃土,在滚滚不息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相互学习、借鉴、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并以其宽阔的胸襟和创新求进的精神,不断地广泛吸纳、借鉴外来艺术,融“昆、黄、罗、卷”等于其中,使上党戏愈加豪壮而繁茂。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地方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以上党梆子、上党落子两大剧种为代表的上党戏剧事业,得到了生机勃勃的发展,形成了以上党梆子、上党落子两大剧种为龙头的双龙戏珠令世人注目的艺术大树。

全书通过记叙戏剧史的开掘和论证,还凸现了上党地区广大群众,既是家乡戏剧文化的热爱者拥有者,更是家乡戏剧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和推进者。而这,才是上党戏剧生成、发展、成长、壮大的广阔天地和丰厚沃土,才是其“根”之母体。

“附录串起失落的记忆”,记叙了“完全按照抗日战争前上党戏演出模样”之仿古录像“乐户戏”演出的录像过程。这一部分,虽然是以“附录”编于书后,但它却是全书十分重要而不可缺失的重要版块。这一板块,如若没有入编,我想,全书很可能会大减色彩和厚重感。所以“附录”的编入,让读者读后真切地看到了从远古走来的上党戏剧历史文化艺术长河,看到了上党戏剧之“根”,看到了上党戏剧之“源”。

录像施行过程,规模独特而奇异,场面恢宏,操作十分细致具体,从省、市、县到乡、镇、村,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组织了多方人士参与,惊动了周边广大群众……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真可谓是上党戏剧文化史上的一场“上党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原双喜先生,既是统筹策划者,又是组织指挥者,他参与了录像全程以及前期的一切准备工作,在整个历程中,他全身心地扑在了上面。他的这种工作作风和献身精神,使我不由地想起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在晋东南文化节工作站负责《上党文艺》编辑时,为了全区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他除广泛联系发动全区业余作者写稿投稿外,还大力培养扶持重点,组织出刊了《上党文艺》长子、高平专号,并在长子县召开了全区现场会。写到这里,又让我想起他负责《戏剧资料》编辑时的一件事。那时,我写了一个古装戏曲剧本《闹洞房》,在采用发表时,他还特地为拙作写了篇文章同期刊出——从舞台调度,表演唱腔,音乐设计,头饰着装等多方面加以阐述,写得是那么情趣浓郁,幽默生动而使观者愉悦无穷。这是我当时没有想到的。读他的戏剧史学专著,忆他之毕生所作所为,能不让人称他是一位老戏剧家吗?能不让人称他是一位精通戏剧综合艺术的老戏剧艺术家吗?

拜读原双喜先生戏剧史学大作之际、往事今情,纷涌脑海,及至读毕,久久不能成文,思虑之时,便写了上述感言碎语,是为记,并吟哦短诗一首抄录如下:

“摭谈”岂“摭谈”,通读概而全。

如椽笔挥洒,倾吐卅万言。

上党戏剧史,立说著宏篇。

西南来非亦,根源乃故园。

科学之论证,理据基石坚。

艺坛吾乡艺,竟绽愈艳然。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