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其他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灵丘罗罗腔是流行于山西省灵丘县及其周边地域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稀有剧种之一,它由弋阳腔演变而来,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清末至民国时期渐呈衰颓之势。罗罗腔由一人在前台演唱,众人在后台帮腔,和之以”罗罗哟哟”之声,”罗罗腔”之名即由此而来。

大概在清中叶的时候,罗罗腔从河北传入山西晋北地区,受当地风土人情、欣赏习惯、语言音调的影响,在剧目唱腔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唱腔念白都带有浓重的晋北风味,表演更富地方特色,从而成为我们山西一个独特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当地受到群众的欢迎,并经常作为敬神戏、还愿戏等演出。当地流行着一句话:“弦、罗、赛、梆,敬神相当。”其中的“罗”即指罗罗腔。
罗罗腔的传统剧目大部分都出自下层文人的手笔,或是民间口头创作,所以通俗易懂,颇有生活情趣。角色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三小门”为主,表演活泼幽默,细腻真实。过去曾经有个著名的罗罗腔艺人雷有旦,专攻青衣、小旦,在晋北一带颇有声望,他的唱腔优美动听,表演功底过硬,踩起小旦“跷子”飘然如飞,多少观众为之倾倒,民间曾流传着“看了雷有旦,三天忘吃饭”的谚语。

作为一个稀有剧种,不久前罗罗腔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保护与支持。

罗罗腔历史悠久,形态古老,唱腔中保留有早期的传统曲牌,如【娃子】、【彩腔】、【山坡羊】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唱腔结构又在不断变化。罗罗腔传统的音乐唱腔主要有甩板、数词、流水、平板、垛板、散板、娃子、哭腔、起膛等十多种,其中说唱性较强的数词是代表性的唱腔。在其唱腔中存在曲牌唱腔与板式唱腔有机结合的特殊结构,如以甩板、数词与流水组合为一套曲子,等等。罗罗腔演唱中在每句的句尾常用假嗓”耍腔”,其伴奏方式较为特别,”唱时不伴”,乐器过门在每句的尾音处进入。

灵丘罗罗腔在发展中形成了一批传统剧目,代表性剧目有《飞天闸》、《描金柜》、《审土地》、《小二姐做梦》、《锦缎记》、《龙宝寺》、《黑驴告状》、《两狼山》、《杨家将》、《罗通扫北》等四十多出。

罗罗腔有南北之分,灵丘罗罗腔属北曲弦索系统,在艺术上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剧目生活气息浓厚,台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说唱性强,有曲艺说唱的味道。乐队不拖腔伴奏,只在每个乐句尾音部分加入伴奏,过门之后即停。给演员的唱演留下很大发挥余地,能说能唱,节奏可快可慢,音量可大可小,吐字格外清晰。很有特色的是男角在尾句部分用高八度的假嗓耍腔,俗称:”背宫音”,反映出其中古老唱腔的痕迹。”走花梆子”、”踩畦子”等台步、身段动作载歌载舞,生活气息浓郁,是罗罗腔旦角特有的表演程式。伴奏乐器通常有:小板胡、笛子、笙、唢呐、三弦等。打击乐有:板鼓、战鼓、堂鼓、手板、小镲、小锣、中虎锣等,又加进了琵琶、扬琴、二胡、小提琴等乐器,音乐表现力增强了。

灵丘罗罗腔的传统音乐唱腔传说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哈哈”,现存唱腔主要有:〔数词〕、〔娃子〕、〔甩板〕、〔流水〕、〔平板〕、〔垛板〕、〔散板〕、〔哭腔〕、〔山坡羊〕、〔圪脑儿〕等十多种,其中〔数词〕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唱腔,它说唱性强,很有曲艺说唱的味道。传统代表剧目有:《小二姐做梦》、《锦缎记》、《读绒花》、《龙宝寺》、《描金柜》等四十多个剧目。

罗罗腔为了解戏曲传统、认识戏曲发展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活生生的材料。古老的罗罗腔在现代社会陷入了生存的困境,由于资金缺乏,演出市场萎缩,演员纷纷流失,1960年成立的灵丘县罗罗腔剧团是仅存的一个专业演出团体。已经到了抢救、保护这一珍贵剧种的紧要关头。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灵丘罗罗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