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川剧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阔别三十三载,涪陵川剧界老艺术家们再次登台演出大幕戏!20日、21日晚,由国家二级演员、原涪陵川剧团团长孙宗燊改编和导演的涪陵本土川剧《夏天官与蔡龙王》在涪陵大剧院成功公演,2070名观众见证了涪陵川剧艺术的归来。

《夏天官与蔡龙王》剧是涪陵本土作家曾立人根据涪陵广为流传的民间神话故事编写的川剧,讲述的是夏邦谟施恩、公主报恩和龙王降雨惹祸、最后降雨救灾的故事。

此次改编,既保持了原作的历史性、地域性和基本架构,又把涪陵真实的历史人物与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同时植入“涪陵八景”等大量涪陵文化元素,以唯美的川剧艺术形式演绎特色浓郁的涪陵地方文化。

此剧公演前十天,已一票难求。

演出现场

白发老人拄拐来看戏 无票市民剧院外守候

只为一睹川剧名家风采

老年观众拄着拐杖在旁人搀扶下到剧院看戏

公演当天,涪陵大剧院座无虚席,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或拄着拐杖,或戴着助听器,前来看戏。剧院外一些没票的市民守着出入口,只为一睹涪陵川剧名家的风采。

随着现场川剧锣鼓响起,演出正式开始了。“错行雨部”、“春游人间”、“怜鱼放生”、“酬情探谟”、“赠金赴科”、“江西释龙”、“龙宫乞雨”七场戏环环相扣,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演员们各司其职,演技精湛,把各自的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观众们随着剧情的发展,一同从现代穿越到古代,与剧中人同喜同悲。

每到精彩处,现场观众就报以热烈的掌声,特别是涪陵特色元素的加入,让在场的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演出结束时,演职人员登台谢幕,现场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争相与演员们合影,久久不愿离去。
“我上一次看川剧还是1981年,正是涪陵的川剧名角表演的《夏天官与蔡龙王》,当时这部戏共21场,要演7个多小时。”涪陵市民王更川今年69岁,对涪陵川剧有着很深的感情,他说,“没想到老前辈们此次能再次出山,弘扬和传承川剧艺术。他们老当益壮,风采不减当年。”

长江师范学院波兰留学生Tom观看演出后说,来中国以前,他就听说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今天看了川剧,虽然有些字词听不懂,但依然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会更多地关注中国传统戏曲。

饰演玉莲公主的宋义钏今年50岁,是本次公演中年纪最小的主演。“我都20多年没上台演川剧了。这次站在台上看着观众,心潮澎湃,原来涪陵仍有这么多川剧迷。”宋义钏说,以后如果有机会,她希望能再次登台。

据演出单位涪陵区戏曲艺术中心主任向海燕介绍,打造《夏天官与蔡龙王》剧,旨在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文化,用川剧艺术宣传涪陵、助推涪陵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

区领导田景斌、徐瑛观看演出。

演出花絮

新尝试:京剧演员跨界演川剧

“我是一名京剧演员,这是第一次演川剧,感觉挺有意思的。”在《夏天官与蔡龙王》剧中饰演张天师的涪陵京剧演员汤其书说,从事京剧演出50多年了,以前没演过川剧,这次跨界算是个不小的挑战。

汤其书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唱腔,京剧的唱腔与川剧的唱腔完全不同,怎么能在演川剧时不留有京剧的痕迹,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不断地练习。

为了练习好川剧的唱腔,汤其书除了自己反复地练习,还经常请该剧总导演孙宗燊给予专业指导。汤其书说,《夏天官与蔡龙王》剧是涪陵本土创作的经典川剧,他参演是想为传承川剧文化尽一点绵薄之力。

同门情:师兄弟首次同台演出

在剧中饰演蔡龙王的川剧演员陈代科是该剧总导演孙宗燊的同门师弟。当孙宗燊给陈代科打电话说希望他来参演《夏天官与蔡龙王》剧时,陈代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出生于川剧世家的陈代科曾是重庆市南桐区(现万盛区)川剧团团长。他5岁就登台演出,擅川剧“猴戏”表演,曾主演过《狸猫换太子》、《穆桂英大战洪州》、《武松打虎》等剧目。

虽然两人师出同门,但从未携手演过大幕戏,这是两人第一次同台演出。“与师兄结识50多年了,却没同台演出过,今晚也算了我一个心愿。”陈代科演出完后兴奋地对记者说道。

陈代科说,来涪陵参与排戏后很有感触,这里的川剧艺术家一直都不曾放弃传承和保护好这门艺术。因为《夏天官与蔡龙王》剧是涪陵本土川剧,所以在此之前他并没有看过。了解后觉得这出戏不错,故事的原型来源于涪陵本土神话故事,能够参演该剧很幸运,希望能为传承川剧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幕后故事

孙宗燊展示《夏天官与蔡龙王》的原剧本

“有人惦记这台戏 我就有责任演出”

《夏天官与蔡龙王》剧为何得到涪陵戏迷如此追捧?这源于一批涪陵老艺术家对本土经典剧目的传承与保护。记者有幸采访到这批老艺术家,听他们讲述这台戏的幕后故事。

一句话引出一台戏

“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的心情,积累了33年的艺术能量,在今晚全部爆发出来了。”还未卸完妆的孙宗燊说着说着眼眶便泛起泪花。此时,72岁的孙宗燊内心无比激动和感慨,这样的场面曾在33年前出现过。

这部沉睡了33年的本土川剧,是何缘故与观众再次见面的?“这台剧目能上演,全因一位网友的一句话。”孙宗燊将改编该剧的初衷向记者娓娓道来。

去年,孙宗燊所在的戏曲艺术中心到长江师范学院演出,得到了该校师生广泛好评。有网友在发帖称赞此次演出时说,希望能再次看到本土经典川剧《夏天官与蔡龙王》。

“就为这句话,我立刻做出一个决定,一定要把这台本土川剧再次搬上舞台。”孙宗燊说,这戏在1981年演过,之后就再没演过。“作为一名川剧演员,既然有人惦记这台戏,我就有责任演出,把经典剧目重新带给观众。”
要演戏得有剧本,当年该剧的编剧曾立人老先生已经过世,剧本一直留在他家里。孙宗燊登门拜访了曾立人的妻子,在她那里找到了保存完好的原剧本。孙宗燊拿着泛黄的剧本,轻轻抖掉灰尘,历经岁月洗礼,这出戏终于可以重见天日。
一改编耗时一整年

随着时代发展,欣赏传统川剧的人已经不再分布各年龄段,主要是中老年群体。如何让《夏天官与蔡龙王》剧得到年轻人的青睐?孙宗燊为此可是煞费苦心。

“这次改编花了一年的时间,改编后的剧目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对川剧感兴趣的年轻人也能看懂。”孙宗燊说,此次改编将原来的21场戏缩减成7场,欣赏时间从原来的7小时缩减到2小时。仅仅是改剧本,就花费了半年的时间。

演出时间短这么多,是否对原著的剧情作了很大的改动?“我很尊重原著,只是从结构上进行调整,加上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孙宗燊说。

孙宗燊说,这次他将该剧的唱腔、表演、舞美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量改编,特别在唱腔方面做了比较大的改变。按照川剧的原来规律,一个剧目只能有一种唱腔。他打破这种以往的风格,根据剧情、人物特征,运用了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等四种声腔来烘托剧情发展,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变化。“改编后的剧目还增加了舞蹈元素,这是为了让对川剧感兴趣的年轻人能看懂,从而很好地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台戏感染一群人

剧本经过5次修改,总算成型了,接下来就是排戏。“要排一台大戏,需要很多的演员,可是戏曲中心的专业演员不多,只有去借演员。”孙宗燊说,剧本出来后,他找到涪陵一个合唱团的团员张远陵,请他来演出。

“刚开始我还不敢来,虽然我有一些舞台经验,但是要上台演出川剧,我还从没尝试过。”张远陵告诉记者,孙老师是涪陵川剧界的名家,要排一台川剧,想来演出的人多了。能够受邀参演,他算是有幸之人。

为了排好这出戏,张远陵从基础学起。刻苦的他在孙宗燊的精心指导下,逐渐感受到川剧的魅力,同时也被孙宗燊这些老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所感动。

“一个70多岁的老人,每天和我们一起早出晚归赶排这台戏,真是让人感动。”张远陵说,在排戏时,哪怕是一个小动作的错误,孙老师都会耐心地给予纠正;哪怕是一句唱词没拿捏准,孙老师都会反复讲解,让演员深刻领会人物的情绪变化。

张远陵坦诚地说,来排戏后才算是真正接触到川剧,他深深地被这一传统戏曲所吸引。以后,他会继续学习川剧,把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这台戏共有40多名演员,其中专业演员20多名,还有10多名演员是从合唱团、长江师范学院、舞蹈学校借来的演员。通过排戏,让多数演员从不了解川剧到了解川剧,从了解川剧到喜欢川剧。大家纷纷表示,今后将继续学习川剧,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文化传承

培训年轻演员 传承川剧艺术
即将登台演出的小演员

川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涪陵川剧艺术曾因阵容强大、剧目丰富、演出水平高,在四川、重庆以及周边省市产生过较大影响,深受广大观众尤其是涪陵戏迷的喜爱。

由于涪陵川剧团改制和川剧市场氛围变化等原因,涪陵川剧艺人上一次演出大幕戏还是1981年。

“演员阵容老化、行当不齐、人员不够是涪陵川剧艺术发展的三大困难。”原涪陵川剧团副团长、本次演出艺术总监孔宪禄说,涪陵本土川剧艺术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由于人员不够,此次演出还找了涪陵京剧演员和外区县川剧演员前来救场。

“涪陵川剧界人才断档非常严重,要是我们再不站出来,涪陵川剧恐怕真要慢慢被人遗忘了。”饰演中年夏天官的刘永德说,此次演出最大的目的是抢救和保护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爱上川剧,使其不失传。

本次演出,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和涪陵区文化馆肖英舞蹈艺术学校共有16名学生参演。他们之前都未曾接触过川剧,在主动向涪陵老川剧艺人学习3个多月的川剧基本功后,最终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

“3个月来,我学习了川剧的一些基本动作,感受到了川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后我会坚持学习川剧。”年仅11岁、本次演出饰演水族角色的余海放说。

“在策划本次演出之前,我们就一直在免费教授10多名对川剧感兴趣的年轻人,此次演出又增加了一些川剧爱好者。”孙宗燊说,该剧演完后,将继续对这批参演的年轻人进行培训。涪陵川剧艺人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将川剧艺术传承下去,为涪陵留存下川剧艺术的精华。

区文广新局局长周烽说,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川剧,今后将开展各类针对普通观众、川剧艺术爱好者、演艺人才的讲座和培训,引进更多更高水平和质量的川剧剧目来涪陵演出,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院,感受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时,还将在文化馆设立戏曲艺术辅导部,解决专项经费,聘请部分老艺术家作为辅导老师,搞好面向青少年的戏曲艺术传承。文艺院团也要创排、演出戏曲新老剧目,为更多的戏曲表演人才和爱好者提供上舞台展示的机会。

剧本植入“涪陵八景”之一的白鹤梁

专家点评

部分川剧名家观看演出后,对《夏天官与蔡龙王》剧给予高度评价。

国家一级演员、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夏天官与蔡龙王》剧的改编上演,体现了老艺术家们的文化自觉和热爱艺术、献身艺术的崇高精神,令人敬佩。涪陵川剧团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撤销了,这些曾经的川剧工作者,离开大众视野近30年,因为对川剧艺术的喜爱和高度的责任感,毅然登台演出,展现了涪陵川剧团当年的水平,令人动容。

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长、原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院长杜建华:这部戏题材非常好,是乡土题材和神话题材相结合的戏剧形式,是一个老百姓喜欢看的剧目。从表演上看,尽管已经二十多年未登台表演,但是因为基本功扎实,这些老艺术家焕发了艺术的青春,他们的表演风趣幽默,很有韵味,水准很高。美的故事加上美的表演,自然可以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剧情简介

家住涪州城夏家沟的夏邦谟(夏天官),在青少年时代家境贫寒。他待母至孝,因病母想吃鱼羹,无力购买,只得去白鹤梁垂钓。无意间钓起蔡龙王之女玉莲公主。幸得夏母仁慈,不忍食之,命夏邦谟放生。

玉莲公主深感夏家母子仁德,她奉龙母之命重到人间感谢放生之恩,助夏邦谟纹银百两进京赴考。

夏邦谟进士及第后,因与奸臣不和,被排挤出京任江西巡按。他顺道去龙虎山访故人张天师,无意间解救蔡龙王。时值涪州干旱,夏天官特去龙宫乞雨,致使涪州五谷丰登,万民欢腾。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