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其他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黄瑞英:潮剧花旦的步法、眼神、念白最重要(二)

【继承传统兼收并蓄】我们这辈人,学到了老一辈比较原始的表演。到了剧团,有很多和外界交流接触的机会,就开始有一些变化。比较明显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中南汇演,历次的全省汇演,尤其成立广东潮剧团和广东潮剧院之后,和外界的交流接触更多,每一次多多少少都能够吸收一些外来的表演,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另外1956年开始的演员训练班,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改变和提升。当时学员都是抽调各个剧团比较有培养前途的演员,老师来自四面八方,有潮剧自己的好老师,也有京剧老师,还有正字戏的(陈)宝 寿先生,很多剧种的老师都有来教。训练班除了整理提炼出了潮剧各个行当的一些表演套路,这些外来的老师也带了不少新的表演手法。

训练班的花旦训练,一些基础是共有的,比如快步、中步、慢步、碎步,大家都是一样,基本训练都是一样,然后才是分行当的训练,花旦就学习花旦的表演。在训练班的时候,大家真的是在拼命,我记得(谢)素贞和另外一个演员,几乎是在比谁更早起床。

【潮剧花旦的特点】潮剧花旦的特点,前辈艺人整理出来的口诀说得非常清楚,从表演啊、身段啊,都说得非常清楚。比如花旦表演的“24字诀”,即“丑昧三分,眼生百媚;手重指划,身宜曲势;步如跳蚤,轻似飞燕”;比如花旦的出手,要“快出快收,收比出快”, “开手七分,站要微蹲”。 这些口诀基本概括了潮剧花旦的艺术特色。简单地说,舞台上的花旦,是10几岁的女孩子,所以总体就是要求要聪明活泼,可爱乖巧。老先生总是说和跳蚤一样,哔哔跳,在舞台上就是要活跃。

潮剧花旦的动作,离不开12个基本动作,上世纪70、80、90年代,总体还是可以的,大体是林蕴育老师教的,还是比较规范,因为老师规范,所以学生出来自然比较规范。再后来,我看戏不算多,但是需要我去看的时候,就发现怎么花旦和闺门,好像全无规格,指法手势想怎么比就怎么比。过去我们讲究手要圆,不能有棱角,这是潮剧自己非常独特、非常强调的特点。老师经常会和你强调,你的手,不能反,不能拐,不能生棱角,非常强调这个。现在很多都有棱角,这里拐那里反,总之就是不规范。

我主行是花旦,除了老师父总结的那些要诀,自己几十年的心得,我认为潮剧花旦的表演最重要的是步法,眼神和念白。

【走“脚刀”带身段】潮剧的花旦是穿彩罗衣和衫头裤,走台步的时候,观众是看到演员的脚的,加上花旦这个行当本身的表演要求,所以步法非常重要。我们以前练的时候,都是半步,不能一步。现在一些演员不是半步一步,是二步,我们那时要求就是半步。你这双脚管到你这条腰,腰就管到肩,然后要配合你的头。你的台步走得不好,上面这些都是不动的。所以先生教学生的时候,得拆仔细给学生听,讲究给学生听,知道这里面是怎么一回事。现在我觉得好些门道学生都不是很清楚。

真正我们潮剧的步法是走“脚刀”,特别是慢步。慢步如果走得好,就能够把你的腰身体现出来。“脚刀”就是脚底靠外侧的部位。走台步的时候,如果是“脚刀”着地,很自然地就会把腰身带出来。作为训练时的基本步法,就是用“脚刀”来练,但是练后去到实际舞台上呢,没可能完全用“脚刀”,她已经化到你的身段中去了。用“脚刀”也不是说脚都是斜着走,只是在脚的着力点上,有一点往“脚刀”侧。这样双脚交替走起台步,腰身就会很自然地扭动,从而带动整个身段的协调摆动。一开始学,要控制双脚会稳,是没那么容易的。这个完全是我们潮剧的特色,现在可能也很多人不知道了。以前我们这辈人,师从不同的老师,可能老师的教法也会有不一样。我说的这种走法,是来自卢吟词先生的。

【潮剧花旦的眼神运用】花旦的眼神运用非常重要。其实无论什么行当,表演起来都离不开这双眼睛。但花旦的眼神运用尤为重要。我们启蒙学习也好,在训练班学习也好,先生们都非常强调眼睛的训练。每天起来,拿一根筷子或者一根香,眼睛看着,随筷子转,从慢到快,从快到慢,上下左右,反复练。戏曲表演,内心的表达要通过眼神,生气,高兴,羞涩……眼神都不一样,都是通过眼神来表现。花旦在舞台上,眼睛要表现出非常善于观察,轻俏灵活。闺门旦不一样,闺门旦就是要看你,也要看得非常文雅内敛,花旦就要非常灵活,左右左右,眼睛要活。眼神表现出来了,也会带动你的身和手的表演。

【花旦的念白特别重要】花旦除了身段要灵活活泼,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表演基础,就是念白。花旦的曲很少,念白多,是表演成份非常重的技巧。花旦的念白要说得非常伶俐,节奏要非常明朗,抑扬顿挫要非常清楚,要把握这个分寸。花旦的念白和闺门、青衣的区别很大,要短促,不要拖泥带水,要嘴尖舌利。

为什么说“千斤白,四两曲”呢?因为曲是作曲先生把节奏和旋律和你规定好了,曲作好了,是在于演员如何去“索尖捏幼”,用技巧去控制和处理,区别是唱得好听不好听而已,框架基本还是在控制之内。但是念白就没有这些框架。没有怎么办?就要依靠演员对人物此时此地的心境、感情、情绪的理解,然后去创造。花旦的念白,几乎就和青衣的唱功一样,非常重要。现在应该说比较忽视这个问题,这一点还没有很好地顾及到。在台上,不单在花旦表演的规范化上不够扎实,念白也未能处理好,清脆轻巧、节奏处理、内心体现,都没处理好。我在排《老兵回乡》的时候,(方)展荣有一大段念白,在导演和演员的共同合作下,最后呈现到舞台上,效果非常好。现在这些没人去提醒和规范,少人去讲究。

【潮剧花旦和其他剧种花旦的比较】潮剧的花旦是我们比较有特色的一个行当。和京剧比,我认为最大的差别是在服饰,并由此引出表演的不同。潮剧的花旦是穿彩罗衣,还有两条结带。京剧的花旦,尤其演主角的花旦,是穿衫裙,贴珠头的,这是最大的区别。潮剧就是春草这个角色有打珠头,其他都没有打珠头。所以我们花旦的台步要求尤其细微,走台步的时候,两条结带也有相应的动作,这些都是京剧没有的。

现在因为学了一些外剧种的表演,包括学习春草之后,一些人不得要领,对一些表演有误区。我的春草,有不少表演是学习莆仙戏的,比如上山下山这一套动作,基本是学莆仙戏的。大的方面是学习他们的,但是学习之后,就应该按照潮剧的规格来表演,不能按照她们的规格。我们潮剧的上山,翘脚的动作是以前没有的,所以我就用身段化一些,就不会显得太生硬。潮剧的表演也尽量地渗透进去,比如上轿下轿这些动作,你叫我快我偏偏慢这些台步身段的表演,就是用我们潮剧自己的动作,以及自己创造的。根据人物情绪的需要,我故意刁难你,你要我快,我故意慢,用潮剧的慢步,碎步,体现春草在刁难胡知府,从而产生舞台上的喜剧效果。

在学习中要善于变化,化成潮剧自己的东西。现在一些年轻演员是完全误会去了,比如这个头,外地剧种有摆头的动作,双手也摆得很高,但是潮剧的花旦没有这样的表演,也不是我们的规格。一些年轻演员的头就摆得特别厉害,并用到别的花旦角色去。春草我吸收她们的有没有?也有。但是我的手就没那么高,头就是微微摇动,台步就用我们潮剧的碎步,加上腰身的圆线,总之就是要变,化成潮剧本身的东西,使人看了不会觉得格格不入,不是潮剧的。

潮剧的花旦一直也是在向外学习。比如《荔镜记》的益春,潮剧以前就没有这样的花旦,我们是彩罗衣,这是向外剧种学的。《恩仇记》的菊香不一样,这个角色的定位应该还是闺门,因为她本身是一个落难小姐,是落难后去给人做丫头的,之后丈夫得中回来,自己做了夫人,又恢复原来的身份,所以这个角色是闺门。益春就是花旦,但她并非完全没有潮剧传统花旦的表演,只是她穿衫裙,有水袖,她的表演和穿彩罗衣就不完全相同了。比如她的站式是用包脚,我们的传统是套脚。

(刊登于2015年5月26日《特区青年报》)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