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其他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范泽华与姚璇秋一样,都是建国之后成长起来的潮剧旗帜性人物,虽然姚璇秋作为剧种代表人物,更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之中,但范泽华凭着自己突出的艺术魅力,同样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从艺几十年,范泽华为潮剧留下了《春香传》《孟丽君》《刘明珠》《芦林会》《磨房会》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剧目和唱段,形成了自己干净洗练的表演风格,更成为行内外公认的潮剧唱腔大师。

潮剧青衣经典折子戏《磨房会》一经范泽华唱出,几十年来无人能出其左右。范泽华的《磨房会》只有录音资料,并没有录象,但单纯靠听觉,你就不由自主会被带入到那种意境中去,范泽华极其有味道的唱腔和马飞先生出神入化的曲子融合得天衣无缝。在深夜万籁静寂的时候,听到那凄楚的“碧空如水夜如海,月影照窗台,明皎皎,冷冰冰”时,深夜、皎月、磨房、苦妇、哀怨、泣诉,那种意境,那种情愫,仿佛就如一支小拂尘在轻轻撩拨着人的感官,实在不醉不行。范泽华反串小生的《宝莲灯—安得心上人儿还》也是一曲绝唱。范泽华把男主角那种忧郁、思念、怅然的情绪诠释得淋漓尽致,尤其其中不少句子的细节,在节奏和唱声的变化处理上非常细腻讲究,味道就在这里,工夫也在这里。近年来,不少演员都先后在比赛、个人专辑中演唱了这首曲子,但都只是在段落的节奏上作了简单变化,缺乏细节,很不理想,使一首好曲沦为平庸。
潮剧的演唱,讲究的是字、声、气、情、韵、味,其中,感情和韵味是最难的。同样的剧目,同样的唱段,都是那些汉字,都是那些音符,如何行腔,如何处理那种高低起伏,出来的效果天壤之别。而范泽华就是这其中高手中的高手,尤其是公认的活五调高手。她的唱腔,不仅出字正,气息顺,音色饱,最重要的是感情准,味道浓。这个感情和味道,没法尺量,也没法称重,靠的就是演员的理解和把握,高低区别也就在这里。

如果说最早期的作品《春香传》还带有一点青涩的话,那么从《芦林会》《刘明珠》开始,范泽华已完全把握了潮剧唱腔的个中三味,《刘明珠—通彻儒怀》的唱腔的成熟、流畅、自如,很难相信是出自一个20多岁的演员。到了《磨房会》《井边会》《宝莲灯》,她的唱腔已经完全成熟,要情有情,要味有味,做腔独到,技巧娴熟。潮剧有个说法叫做“退涝青衣”,就是说青衣演员到了一定年纪,有阅历有唱工,但是声音又不够用,只能借助技巧完成演唱,这个时候的味道是最浓郁的。80年代初,范泽华这个患喉疾的“退涝青衣”出演了她舞台最后一个角色庄姬(《赵氏孤儿》),为观众留下了《三炷清香心一片》《终见春风桃李枝》两首名曲,独到、浓郁的味道余音袅袅,传送至今,也必将伴随着她的其他名曲,永远传送下去。《汕头都市报》

范泽华2009年剧装照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