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舞蹈 >舞蹈知识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戏曲改革方针指引下,各民族和各地区的戏曲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一些濒临灭绝的古老剧种得到了恢复和新生。一出《十五贯》挽救了古老的昆曲剧种,使一些古老的技艺得到恢复,老一代的名演员重返舞台。如华传浩在《醉皂》中的丑角表演和在昆曲《双下山》中的舞技,都令人耳目一新。一些地区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少新的剧种。如由民间歌舞花灯发展而成的湖南花灯戏,由广场歌舞“花船”发展而来的淮洪戏和以东北歌舞曲艺“二人转”为基础创造的吉剧等,这些剧种的舞蹈都有各自的渊源和特色。根据1981年的调查,全国有戏曲曲种317个之多,在众多的民族戏曲和地方戏曲中,舞蹈自成体系而最具特色的是藏戏和川剧。

    藏戏萌芽于8世纪,至15世纪,僧人汤东杰布为募捐造桥,把藏族民间土风舞与说唱形式相结合,用来表演民间传说、神话、历史和佛经故事,形成了有一定程式的载歌载舞的最初的戏剧形式,至五世达赖罗桑嘉错(1617~1682年)时,藏剧正式成为藏族的独立艺术形式,开始有了职业性剧团,并进一步综合藏族歌舞、杂技、武术与文学、音乐、美术等,形成以唱为主,唱、韵、舞、技相互结合的戏剧艺术。每年举行的“雪顿节”,都有藏戏演出。在拉萨布达拉宫的壁画中,保留着两幅生动多姿的藏戏壁画,一幅在布达拉宫东大殿北墙上,是通过连环画形式表现藏戏《文成公主》各场场景的,演员的舞姿生动,人物众多,显得极为热闹;另一幅在东日光殿前壁,是藏戏某一出的特写,演员均戴面具,从着装和表演看,与现代藏戏相似。据考,这些壁画均绘于17世纪中叶。

    1960年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后,藏剧从广场搬上舞台,在传统化妆与乐器伴奏中增加了现代灯光、布景和管弦乐伴奏,舞蹈艺术进一步完美。先后整理演出了《朗沙雯波》、《文成公主》、《诺桑王子》等传统剧目。80年代,白面藏戏出国演出,受到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

    川剧在雍正、乾隆年间开始形成,清末正式定名为川剧。川剧分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5个唱腔。高腔的唱腔变化多端,曲牌有几百种之多。川剧表演细腻真实,舞蹈有完整的自成体系的程式动作,与独具特色的人物造型相结合,形成极为丰富的表演手段,为中华戏曲舞蹈的丰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川剧《秋江》以舟中之舞,受到世界舞蹈界专家的好评。川剧舞蹈中保留了许多传统的特技,如《水漫金山》中各种象形舞姿和变脸、翻跌技巧,该剧青蛇为男性,有很多托举技巧,极富特色。《鹿台宴》苏妲己口含朝笏,笏端置酒升,以特有的技巧,将酒送入纣王口中,在表演中要眼传媚意,笏平升稳,以特技表现纣王恣意取乐,狐媚妲己以口喂酒的生活形态的艺术化、形象化。川剧弹戏《水擒庞德》表现的是关羽水淹七军,周仓下水擒拿曹操猛将庞德,庞德的化妆和架子花脸舞姿都极有特点,特别是水中打斗的程式形象很有趣。

    在川剧高腔《打红台》中,水贼萧方藏刀露刀的特技,也是表现这个貌似江湖义士,实为集流氓、恶棍、色鬼于一身,带有四川黑社会势力特点的凶险人物形象的重要舞技。

    川剧高腔《菠萝花》的猴娘娘的扮相和舞姿都极为独特,鸳鸯脸,右半画猴脸,左半脸俊扮,人性猴性露于面部,猴气仙气集一身。川剧《目连戏·会缘桥》“老背少”是一人扮演两个角色的节目,年迈哑父张公背着病瘫女儿,至会缘桥上向济贫傅员外求帮。张公是假头真身,女儿是真头假身,两个角色由一个演员表演,完全要有一套独特的舞姿。不少地方戏曲中有“老背少”,戴爱莲在本世纪40年代就根据桂剧的“老背少”编舞。

    高腔《南华堂·扇坟》一剧中的“扇坟鬼”也是川剧独特的人物造型之一。面部画在演员肚腹上,以脐为口,以手高举,套布鞋和红彩裤。舞姿怪异,利用大腿的起伏带动捆在玉带上的鹅毛扇,上下扇动,以示为寡妇扇坟。这在别的剧种中尚未见。

    白剧流传于云南西部洱源、云龙、大理、剑川等白族聚居地区,清代乾隆年间已经流行,光绪年间最为兴盛。传统剧目有反映白族人民斗争的《血汗衫》、《火烧松明楼》等,有生活小戏《瞎子洗澡》、《刘成五搬板凳》、《石山告状》等,新编白剧《望夫云》有着优美的舞姿和富有民族色彩的服饰。

    《黎园戏》旧称“七子班”,流传于福建晋江流域。表演上有独特的身段舞姿。其中,《李亚仙》是一出载歌载舞的好戏。

    《高甲戏)又称“九角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地区和厦门市,是当地“宋江戏”吸收黎园戏的表演方法和剧目发展而成,它的丑角舞姿吸收了不少傀儡戏的表演艺术。《连升三级》和《真假黄岫》都有此类特色。也有人说此剧种是由“竹马戏”演变而来的。

    黔剧又称“文琴剧”,是流行于贵州的戏曲剧种,由曲艺扬琴(也叫“文琴”)发展而来,1953年定名“黔剧”,剧目多为当地民族英雄人物故事,《奢香夫人》就是一出代表性作品。

    潮剧是流行于广东、汕头地区和福建南部、台湾和东南亚侨居地区的地方戏曲,明中叶形成,潮剧属宋元南戏遗变,唱腔以联曲体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