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舞蹈 >舞蹈知识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当我们走进舞蹈艺术的殿堂,只须作一番大略的观察,就会发现其中有一种舞蹈样式与其他舞蹈“不合群”。这种舞蹈样式没有复杂的具体情节,甚至没有情节,也没有特定的人物关系,而是重在抒发一种凝聚的情怀,传播一种风土习俗。它宛如诗歌中的抒情诗,是舞蹈家生活体验的一种感情流露。或因有所领悟.有所启示.有所冲动而产生的一种回响。这种回响的表达方式,有时是独舞,有时是双人舞,有时则是三人舞或多人舞(通常俗称为集体舞)。这种舞蹈,就是舞蹈殿堂中的情绪舞。
  既然称之为情绪舞,那就有必要寻觅一下它所具备的特点。当我们熟知了它的特点之后.我们也就打开了欣赏的窗口。
  情绪舞的主要特点,我们认为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一、情感集中
    
    情绪舞是以表现某种特定情感为基础的。喜悦的感情,成功的兴奋。胜利的自豪,节日的愉悦,都是产生欢快的情绪舞的机缘。我们较为熟悉的彝族舞蹈《快乐的罗嗦》,就浓缩了彝族青年男女热烈相爱的感情。舞蹈通过热烈的音乐气氛,快速单一的动作,即双手前后摆动,双脚交替踏步,描绘了他们豪爽欢快、炽烈红火的激动之情。另如《铜鼓舞》,以彝族人民那种特有的舞蹈动律和节奏.侧重队形画面的整体变化和由稳健到激昂的情绪发展,将舞蹈逐步推向高潮,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使我们形象地、亲切地感受到了彝族人民奔放而炽热的感情。佤族舞蹈《高格龙勐》,则以人们不多见的甩动披在肩上的长发为基本动律.组成了颇具特色的风情画卷,展现出了佤族姑娘自豪而爽朗的心理素质,以其热烈的、青春的活力。使观众激奋,令人们称道。
 
  二、接近生活
 
    人民生活是艺术创造的唯一源泉,生活之树常青,舞蹈艺术长盛。但是,并不见得一切生活现象都可以跨入艺术之门情绪舞要求它所表现的生活面.比之其他舞蹈有更严格的选择。否则,跳了半夭,高兴一阵,或忧伤一番,都不知其所以然。这样,欣赏者就只能因费解而扫兴。舞蹈家们正是注意到这一点,往往在创作或表演这类舞蹈时。特别要求接近生活。
  蒙古族舞蹈家莫德格玛表演的《盅碗舞》,就是以节日和庆典为背景展示了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感情。她手拿盅,头顶碗,伸展双臂,似乎穿行于欢乐的人群中,又象是漫步在辽阔的草原上,她舞姿优美,技巧娴熟。节奏鲜明,表情细腻,那一连串的快速“碎肩”,恰似一片清脆的欢歌笑语,从心底奔涌而出。曾有人赞扬她的双肩会说话,这是并不过份的。当舞蹈结束之际她以敏捷的动作,跪地的姿态,把头顶上的碗取下伸向观众,俨然是向人们送来醇香的美酒,同庆佳节,共享欢乐,纯真地反映了蒙族人民憨厚的生活情趣。
  还有维吾尔族舞蹈家阿依都拉表演的《摘葡萄》,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她穿梭般地来往于葡萄架下,忽儿前行,忽而后退,时而窥视,时而思索,在清脆、强弱、快慢的手鼓伴奏下,好象是在同即将成熟的葡萄窃窃私语。特别当她两次品尝葡萄,先酸后甜的传神表情,充满了生活的真情实感,似乎把我们也带到了茂密的葡萄园中,身临其境地体味其丰收的快慰。
 
  三、单一而不单薄
 
    一般地说,情绪舞适合表现单一的情绪,这是由它篇幅短小的特点所决定的。一个只有几分钟的情绪舞,容纳过多的情感变化:不仅是它所不能承受的,即使是承受下来,也无法得到充分表现。否则,它就不是情绪舞,而是情节舞,或小品舞蹈,甚至于成为小型舞剧。那么,局限于单一情绪的情绪舞,是不是会显得单薄而枯燥乏味?显然.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我们的舞蹈家恰是在单一中写出了好文章,崭露了艺术上非凡的造诣。
  在朝鲜族舞蹈家崔美善表演的《长鼓舞》中,她以流畅舒展的舞姿,抑扬顿挫的节奏,富于雕塑美的造型,以及那细微的动津手势、耸肩、呼吸、眼神“一动与静、快与慢、放与收、进与退,构成了和谐的舞蹈美的韵律,塑造了一个朴实、娴静、端庄的朝鲜族妇女的典型形象。
  赢得人们一致好评的《丰收歌》,则是抓住了劳动生活中挥汗收割的情景,用富有江南风貌的舞镰刀和汗巾的动律,通过整齐划一的舞姿和队形变化。塑造了一群豪情满怀的江南妇女形象,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情绪舞从“抒情”的意义上讲,不仅可以抒发优美恬静的柔情,也可以抒发龙腾虎跃般的豪情。诸如反映杭日游击队员英勇斗争的《大刀进行曲》,表现藏族民兵生活的《藏民骑兵队》,蒙古族的《马刀舞》等等,都是以豪迈、刚劲而富于民族气质的舞姿,在刀光剑影的群舞构图中,刻划了英雄的群象,为人们所种誉。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