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音乐 >乐器学习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琴声十六法》要点

  摩尼天虹

  《琴声十六法》,明朝冷谦所作。冷谦,又称冷仙,字起敬,或曰 启敬,号龙阳子,钱塘人,明朝初期道士,精通琴学、绘画及养生诸学。其精音律,善鼓琴,琴风 飘飘然有尘外之趣。 明太祖置太常司,任其为太常协律郎。

  《琴声十六法》为冷谦名作,至今流传于世,为重要琴著。 其以“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十六字诀,述操琴之要,为古琴美学根本之作。现逐字释之:

  一曰轻

  原文:

  不轻不重者。中和之音也。起调当以中为主。而轻重持损益之则。其趣自生。盖音之轻处最难。力有未到。则浮而不实。晦而不明。虽轻亦不佳。惟轻之中。不爽清实。而一丝一忽。指到音绽。幽趣无限。乃有一节一句之轻。有间杂高下之轻。种种意趣。皆贵於清实中得之。

  要点:

  中和为琴之要诀。不轻不重是为中和之法。然若无轻重疾徐,则妙趣不生。语气有抑扬顿挫,曲调有高下间杂,故 琴曲 取音,亦必有轻重之别。其妙处在于轻重损益拿捏得体。

  轻重之音,而以轻为最难。何以故?轻者,力不可不达。而操琴者为轻之法多力不达。力不达则浮,其音晦而不明。如此之“轻”,不得真趣也,是轻浮晦暗之音。轻之诀者,在于轻之中,取音清实,丝毫纤微,具交代清晰,其幽趣方得无限。无论是语气抑扬顿挫之轻,亦或音调高下间杂之轻,种种意趣,皆贵在取音清实之中。是故知轻之难也。

  轻重损益拿捏得体,则妙趣自生。有轻不可无重,有重不可无轻,轻重相宜,方得真趣。轻而不浮,重而不拙。此不可不知。

  二曰松

  原文:

  松。即吟猱妙处。宛转动荡。无滞无碍。不促不慢。以至恰好。谓之松。吟猱之巨细缓急。俱有松处。故琴之妙在取音。取音宛转则情联。松活则意畅。其趣如水之与澜。其体如珠之走盘。其声如哦咏之有韵。可以名其松。

  要点:

  琴之妙趣,半在吟猱。吟猱之要,在于圆满。所谓吟猱圆满,在于不促不慢,不多不少,其贵在恰好。

  欲得圆满,体松之一诀。左手取音方正坚实,而又松活自如,宛转动荡,无滞无碍。以此为基,方得不促不慢,不多不少,以至恰好。如此则谓之为“松”。吟猱之巨细缓急,皆不离此也。

  三曰脆

  原文:

  脆者健也。于冲和大雅中。健其两手。而音不至于滞。两手皆有脆音。第藏不见。出之不易。右手靠弦。则音滞而木。故曰。指必甲尖。弦必悬落。下指不劲。则音胶而格。故曰。声如金石。动如风发。要知脆处。即指之灵处。指之灵。自出于健。而指之健。又出于腕。腕中之力既到。则为坚脆。然后识滞气之在弦。不为知音厌听。

  要点:

  指不健而脆不可得。所谓弹欲断弦,按欲入木。健其两手,左手按欲入木,取音坚实,右手弹欲断弦,凌利风发,而得音清脆而不滞。而左手坚实,不离松活,右手弹弦用力,妙在不觉,此为脆之要点。

  欲得脆亮,右手不可靠弦而弹,靠弦则音滞而木。是故须知挑必甲尖,用力不觉,按弦无声,不杂客响,方得脆亮之音。

  欲得清脆,右手下指不可无力,无力则音胶而刻板。是故须下指凌利,如击金石,干净利落,方得清脆之音。

  欲得清脆之音,左手取音不可犹豫,绰注胶缓则音晦涩。是故必要取音方正,坚定而利落,方得清脆之音。

  欲得清健脆亮之音,则必要指灵。欲指灵则必要指健。力出于腕,方得坚脆。

  四曰滑

  原文:

  滑者溜也。又涩之反也。音当欲涩。而指当欲滑。音本喜慢。而缓缓出之。若流泉之呜咽。时滴滴不已。故曰涩。指取走弦而滞则不灵。乃往来之鼓动。如风发发。故曰滑。然指之运用。固贵其滑。而亦有时乎贵留。盖其留者。即滑中之安顿处也。故有涩不可无滑。有滑不可无留。意有在耳。

  要点:

  所谓弹欲断弦,按欲入木。按欲入木,谓左手取音方正坚实。然坚实者,不离一个滑字。若胶而不灵,实不得坚实之诀。

  音欲涩而指欲滑。音涩者,必胸有成竹,而后取音,音出而不仓促,如流泉之呜咽,时滴滴不已,故曰涩。若取音仓促者,则出轻浮之音。此中所谓慢与缓者,意为取音必要胸有成竹,而避免仓促之病,非一味求缓也。

  指滑者,宛转往来,动如风发,松活自如也。指之运用,贵在滑也。若得滑之一诀,必左手手型有势,用力合理。若用力不合理者,实不得滑。若指涩者,左手取音走弦滞而不灵也。

  有滑者必有留,所谓留者,滑中之安顿处也。走手之音,得音处必留,不留则音不实也。此留者,于滑中得之,贵在得音饱满。此非涩之不灵也。留之要点,在停留于应得之音位而得音饱满,不可错解为缓也。

  有滑而无留,则取音不得方正。涩而无滑,则音滞,不得真趣也。

  五曰高

  原文:

  高与古似。而实与古异。古以韵发。高以调裁。指下既静既清。而又得能古调。则音意始臻微妙。故其为宁谧也。若深渊之不可测。若乔岳之不可望。其为流逝也。若江河之欲无尽。若天籁之欲无声。

  要点:

  高之要点,在于宁谧清静,若江河之欲无尽,若天籁之欲无声。

  宁静从何而得?非从缓得。实从洁净清脆而得也。缓而不得清洁,虽缓而无静,不得高古之风。得洁净清脆者,疾徐皆得静之妙。如此方得高古之风。

  六曰洁

  原文:

  欲修妙音者。必先修妙指。修指之道。从有而无。因多而寡。一尘不染。一垢弗緇。止於至洁之地。而人不知其解。指既修洁。则音愈希。音愈希。则意趣愈永。吾故曰。欲修妙音者。必先修妙指。欲修妙指者。又必先自修洁始。

  要点:

  指法洁净,为清音之基础。指洁则音净,音净则得静意。故欲修妙音,必先修妙指。

  修指之道,左手取音方正坚实,右手弹弦干净利落,得音简净,弦洁而无客声。音省则质,不宜求繁。吟猱不露,动静相宜。如此方得清音。

  欲修妙音,先修妙指。欲修妙指,先净自心。心静则指净,指净则弦洁。

  七曰清

  原文:

  清者。音之主宰。地僻则清。心静则清。气肃则清。琴实则清。弦洁则清。必使群清咸集。而后可求之指上。两手如鸞凤和鸣。不染丝毫浊气。厝指如击金戛石。缓急绝无客声。试一听之。则澄然秋潭。皎然月洁。湱然山涛。幽然谷应。真令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

  要点:

  清为音之主宰。得清音者,则得琴音之真趣。

  欲得清音,先当心净,复需指健。弦洁气肃,心静琴实,指下方无浊气。取音落指,干净利落,如击金玉,澹逸清脆,不杂客声,则清音可得。

  得其清音,听之则若澄然秋潭,皎然寒月,令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

  八曰虚

  原文:

  抚琴著实处。亦有何难。独难於得虚。然指动而求声。乌乎虚。余则曰。政在声中求耳。声厉则知躁。声粗则知浊。声静则知虚。此审音之道也。盖其下指功夫。一在调气。一在淘洗。调气则心自静。淘洗则声自虚。故虽急而不乱。多而不繁。深渊自居。清光发外。高山流水。於此可以神会。

  要点:

  此虚非音虚而不实之虚,虚之意者,音静也。

  静由心出,故先当调心。气定而心安,故必当调气。然后练指。淘洗者,练指也。

  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故虽急而不乱,虽多而不繁,如此得静也。音静者,得其虚也。

  九曰幽

  原文:

  音有幽度。始称琴品。品系乎人。幽繇於内。故高雅之士。动操便有幽韵。洵知幽之在指。无论缓急。悉能安闲自如。风度盎溢。纤尘无染。足觇潇洒胸次。指下自然写出一段风情。所谓得之心。而应之手。听其音而得其人。此幽之所以微妙也。

  要点:

  音之有幽,方可称琴品。幽之要点,在于安闲自如。内心安稳闲逸,方得自如,自然纤尘不染。得此安闲自如,即得风度潇洒,得其幽也。

  盖此幽在于闲逸,在于离尘,非幽怨之幽也。于此处万不可混淆。若以幽怨沉缓而以为幽,实不得幽之真趣,则无琴品可言。故不可落此谬误也。

  十曰奇

  原文:

  音有奇特处。乃在吟逗间。指下取之。当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流连不尽。应接不暇。至於章句顿挫。曲折之际。尤不可轻易草草放过。定有一段情绪。又如山随人面转。字字摹神。方知奇妙。

  要点:

  所谓奇者,奇妙之奇也,非奇怪之奇。不可一味求怪而以为奇。求怪以为奇,即落于争竞之俗,非琴之正道也。

  奇之妙处,在于一句一逗,一曲一折,吟猱顿挫,皆错落景然,绝不草草放过,虚实之间,皆有一段情绪,如此方得奇妙。

  是故琴之奇妙,在于精奇之处,不在于怪异。为奇而奇,则为怪异,非奇妙也。

  十一曰古

  原文:

  琴学祗有二途。非从古。则从时。兹虽古乐久淹。而仿佛其意。则自和澹中来。故下指不落时调。便有羲皇气象。宽大纯朴。落落弦中。不事小巧。宛然深山邃谷。老木寒泉。风声簌簌。顿令人起道心。绝非世所见闻者。是以名其古音。

  要点:

  琴之二途,曰时,曰古。学琴之人,走入何途,在于其心。

  琴者禁也,自古琴出清澹,宽和大度。而时过境迁,古调久淹,而人多从时调。时调者,其声繁促,而失纯朴;多求怪异,而失真和;多事小巧,而失大度;以艳声而求媚耳,随时人之好而以为美,时人之好变异,则随之变异,随世波而逐俗流,遂失琴之真趣。

  古则不然,宽和大度,不事小巧,清洁澹荡,动静相宜,疾徐有制,吟猱有度。如此音乐,方得羲皇气象,令人生起道心,非时调流行所能见闻也。

  学琴之人,非从古,则从时。从时者则古意失。不落时调,而入古风,方得琴之真趣也。

  十二曰澹

  原文:

  时师欲人耳。必作媚音。殊伤大雅。第不知琴音本澹。而吾复调之以澹。故众人所不解。惟澹何居。吾爱此情。不奢不竞。吾爱此味。如雪如冰。吾爱此响。松之风。而竹之雨。涧之滴。而波之涛也。故善知音者。始可与言澹。

  要点:

  入时调者,以艳声而求媚时人之耳,如此则落欲流,伤于大雅。

  古调清澹,时人多不能解,故不在俗流。参于琴学者,若不求以艳声而媚人之耳,则始入于澹。得真和澹荡之音,而不必他人之所能解。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自心洁净坦荡,赋之于琴,得音清洁澹泊,则为雅音。

  琴之澹者,不奢不竞,如雪如冰,松风竹雨,宛若天籁。澹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清雅之音,由此出也。

  十三曰中

  原文:

  乐有中声。惟琴固然。自古音淹没。攘臂弦索。而捧耳於琴者。比比矣。即有继空谷之声。未免郢人寡合。不知喜工柔媚则偏。落指重浊则偏。性好炎闹则偏。发声局促则偏。取音粗厉则偏。入弦仓卒则偏。气质浮躁则偏,矫其偏。归于全。祛其倚。习于正。斯得中之传。

  要点:

  所谓中者,不落于偏也。偏激之相种种,有喜工柔媚者,有落指重浊者,有性好炎闹者,有发声局促者,有取音粗厉者,有入弦仓卒者,有气质浮躁者,皆不得于中也。

  喜工柔媚似丽音而实非丽音,偏失于艳俗。落指重浊似稳健而实非稳健,偏失于粗浊。性好炎闹似精彩而实非精彩,偏失于炎嚣。发声局促似流利而实非流利,偏失于繁促。取音粗厉似刚劲而实非刚劲,偏失于暴厉。入弦仓卒似娴熟而实非娴熟,偏失于草率。气质浮躁似潇洒而实非潇洒,偏失于轻浮。种种偏失,皆失于失度,入于极端。以偏激为美,偏失之因也。

  矫其偏,归于全,祛其倚,习于正。含蓄内敛,张弛有度,不落于偏激,即得中也。

  十四曰和

  原文:

  和为五音之本。无过不及之谓也。当调之在弦。审之在指。辨之在音。弦有性。顺则协。逆则矫。往来鼓动。有如胶漆。则弦与指和。音有律。或在徽。或不在徽。俱有分数以位其音。要使婉婉成吟。丝丝叶韵。以得其曲之情。则指与音和。音有意。意动音随。则众妙归。故重而不虐。轻而不浮。疾而不促。缓而不弛。若吟若猱。圆而不俗。以绰经注。正而不差。迂回曲折。联而无间。抑扬起伏。断而复连。则音与意和。因之神闲气逸。指与弦化。自得浑合无迹。吾是以和其太和。

  要点:

  弦和为和之基础。定弦得体,诸弦关系对应正确,是为弦和。

  以弦和为基础,复当得三和,所谓:弦与指和,指与音和,音与意和。

  诸弦有性,勾剔抹挑,绰注上下,皆有规律,指顺其性,不可相逆,弦上游走,尤若无迹,往来鼓动,有如胶漆,则弦与指和。

  取音准确,无论在徽与不在徽,皆能得其正位,句逗有候,疾徐有度,结构有序,绰注吟猱以适之,故得旋律无误,曲得其情,则指与音和。

  音从意转,故须先得其意,意动音随,则众妙归。即所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也。重而不虐,轻而不浮,疾而不促,缓而不弛。吟猱圆满,绰注正度,曲折无间,起伏不断。如此则音与意和。

  神闲气逸,则指与弦化。如此自得音意相溶,弦指两忘。此是和于天真也。

  十五曰疾

  原文:

  指法有徐则有疾。然徐为疾之纲。疾为徐之应。尝相错间。故句中借速以落迟。或句完迟老以速接。又有二法。小速微快。要以紧。递指不伤疾中之雅度。而随有行云流水之趣。大速贵急。务使急而不乱。依然安闲之气象。而泻出崩崖飞瀑之声。是故疾以意用。更以意神。

  要点:

  疾徐轻重,互不可缺。疾徐相应相宜,贵在恰好。有徐则必有疾,不可一味求缓而失疾徐相应。徐为疾之纲,疾为徐之应,彼此错落相应,方得妙趣。

  疾者速也。有小速大速之分。小速形疏而实密,要点在于紧凑,而疾中不可伤其雅度。故小速有行云流水之趣。大速之要在于急,然必要急而不乱,多而不繁,于急中仍有安闲气象,如江河瀑布,一泻千里。

  十六曰徐

  原文:

  古人以琴涵养性情。故名其声曰希。尝於徐徐得之。音生于指。优游弦上。节其气候。候至而下以叶厥律。或章句舒徐。或缓急相间。或断而复续。或续而复断。因候制宜。自然调古声希。渐入渊微。严道彻诗。几回拈出阳春调。月满四楼下指迟。其於徐意。大有得也。

  要点:

  琴之希声,可以涵养性情,故常徐徐得之。得音于指,游走于弦,节以气候,取其章句。疾徐相应相宜,断续起伏,以节奏为度。

  徐之要点,在于宽和大度,但不可节奏相离。故疾徐皆有度也。

  音以徐徐得之,但不可取音不定,下指犹豫,而失其方正。章句舒徐,同时必要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此一点不可不知。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