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音乐 >音乐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广东音乐五架头:创新不等于离经叛道

  五架头,成立于1975年,成员包括高胡演奏家余其伟,椰胡演奏家文传盈,箫笛演奏家伍国忠,扬琴演奏家潘伟文,秦琴演奏家林丹虹等。吴聿立摄

  本周嘉宾:五架头

  本周主持:吴聿立

  29年来,以余其伟、文传盈、潘伟文、伍国忠、林丹虹等为骨干的广东音乐(又称粤乐)“五架头”不仅为海内外听众送去了清峻活脱、流丽秀美的粤乐,而且还肩负起把粤乐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重任。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始“五架头”就坚持不懈地进高校普及粤乐,不辞劳苦:“第三届全国高校音乐师资培训班”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五架头”为来自全国各地专家献上广东音乐专场;在北京音乐厅、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举办“五架头”专场音乐会及应邀到新加坡等国演出。近日,即将赴西安音乐学院举办粤乐专场音乐会的“五架头”就其演奏、继承、发展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近年来,以余其伟为首的粤乐“五架头”在海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能否介绍一下你们的成长历程?

  五架头:粤乐的演奏有很多种形式,吕文成时代就有“三架头”、“四架头”,而“五架头”这种搭配得比较和谐、科学的形式是在刘天一、朱海时代相对定型的。“五架头”根据演奏曲目的需要分为硬弓组合和软弓组合,前者声音嘹亮、高亢、铿锵有力,后者声音轻柔、圆润。现在广东音乐界的“五架头”不止我们这一个。

  我们这个“五架头”组合有29年的历史了,它是已故的指挥家施明新老师于1975年创建的。传媒以前一直称我们为“余其伟广东音乐演奏组”,因为这个“五架头”也不止余其伟(高胡)、伍国忠(洞箫)、文传盈(椰胡)、林丹虹(秦琴)、潘伟文(扬琴)五人,我们只是“五架头”的骨干,有时为了丰富音乐,比如演奏有西洋味、节奏感强的《步步高》时需要和声,就加进了大提琴和笙及琵琶、古筝、喉管等乐器。近年来,我们五人配合得越来越默契,演奏也日益成熟而且更具学术意味;另外由于演出成本的问题,五人的演出组合起来方便,演奏的次数也就多一些,演奏出来的原汁原味的轻松、活泼的粤乐让老百姓也乐于接受,所以“五架头”也就越来越为人熟知。

  记者: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比较科学、协调的演奏形式?

  五架头:高胡是主奏乐器,它是“五架头”的统帅,乐曲的神韵、感情色彩都要靠高胡这个主旋律乐器来带动;扬琴有指挥的味道,这是因为弹拨乐的颗粒性,它掌握着音乐的起伏、抑扬顿挫及节奏的稳定、转换;洞箫像人身体里循环的血液一样,丰满着各方面;椰胡和高胡是兄弟,它像高胡的影子,又如绿叶衬托鲜花一样托着高胡,因为高胡的声音漂亮、有感情,可太亮丽了会让人听得耳朵累,需要椰胡去撑住,有时转换一下听众的耳朵;秦琴和扬琴的关系与高胡与椰胡的关系一样,它以丰满、稳重的特质与扬琴珠联璧合。所以“五架头”组合很科学、很协调。

  记者:现在组合很多,可是生命力大都不长,然而29年来,你们是靠什么一直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

  五架头:从1975年到现在,我们合作了29年了,很不容易。能有今天,我们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粤乐这个乐种是深深扎根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中的,它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是与老百姓的精神相统一的,因此它深受各个层次人的喜爱,保持了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其次,我们这一帮人不仅志同道合———几乎都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是听着粤乐长大的,太热爱这个乐种了,而且有使命感———希望把粤乐发扬光大,另外也没有非分之想———不争名夺利;再次,民乐界很少有余其伟这样的领头人,他不仅有文化、有思想,而且还有把这个乐种发扬光大的坚定的信念,我们和他在一起演奏心里踏实;还有,就是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鼓励,包括前辈刘天一、施明新,作曲家乔飞、汤凯旋等等。

  记者:今天的器乐组合满天飞,如女子十二乐坊、芳华十八等等,你们觉得“五架头”与他们有何不同?

  五架头:这些组合产生也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必然。因为市场经济有了包装、公司、经纪人等,这样就会打造出很多音乐形式来满足、适应、迎合方方面面的需要,这些都很正常。但我们学不了他们,因为我们坚持以演奏传统粤乐曲目、演奏地方特色音乐为主,这样的话可能票房不一定很尽人意,但我们会更富于民族性、学术性或者示范性,我们认为这种组合的文化意义远远大于商业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真心希望政府把它保护起来,但我们绝对不会偷懒,我们会不断出新招来更新自己的艺术生命。

  记者:29年来,“五架头”演奏的曲目都是以传统为主,但如果没有创新,你们又会失去生命力,那么你们是如何处理传统与创新这些问题的?

  五架头:传统曲目的魅力是永恒的,马克思都说过:优秀的传统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所以我们“五架头”只能是以演奏传统曲目为主,如这些年来我们演奏得比较好的《饿马摇铃》、《连环扣》、《步步高》、《昭君怨》、《旱天雷》等等都是传统曲目,这些曲目我们不用看曲谱,就大概可以搞两台音乐会。这是我们秉承传统的体现。

  话又说回来,余其伟经常强调“保陈出新”,就是说我们演奏这些传统曲目时,在保留它的精神的前提下,在技法上、音乐的感情表达上“出新”,虽然创新不容易,但余其伟一直在大胆尝试。余其伟是“五架头”中最重传统的,但他的思想是广东音乐演奏者中最超前的,这些年来,他以“五架头”为基础,不断借用知名华人乐团的力量来创新,他把创新之网撒向整个华人乐团,比如和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等合作搞的粤乐交响化等,这种做法是很大气的。所以,粤乐的创新必须以传统为基础,别搞得离经叛道、让“老中青”都不能接受,那样会让粤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记者:民乐市场一直不太景气,那么“五架头”这种演奏传统曲目为主的形式是否影响了民乐市场的繁荣?

  五架头:民乐市场不兴旺可能和你说的我们老是演奏“老一套”有关系,但我们认为内地的观众缺乏古典艺术修养,心沉不下来,他们不是按照欣赏民乐的原则去欣赏民乐,而是需要刺激感官的东西,这与海外观众的欣赏习惯大相径庭,所以民乐市场不兴旺,观众和演奏者双方都要检讨。

  记者:自我评价一下,“五架头”有哪些优点?以后又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五架头:我们的优点是:“五架头”都是由现代音乐学院教育培养出来的比较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我们尽量地继承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演奏时给曲目赋予时代感,让演奏凸现一种时代精神,等等。

  要改进的是:我们少了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熏陶,比如我们在粤剧的伴奏上学得不够,这样就影响到我们对传统粤乐的节奏感、韵味等的表现,这些地方我们要加强,多向戏曲音乐学习;其次,我们这些人(余其伟除外)书读得不多,余其伟常鼓励我们应该多学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兼顾一些西方文化,因为中国艺术表演的一些奥妙不读书学习是不行的。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