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音乐 >音乐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无锡道教音乐馆开放,南水仙庙奏响道教古乐

无锡道教音乐馆开放 南水仙庙奏响道教古乐无锡道教音乐馆开放 南水仙庙奏响道教古乐" src="/UploadFiles/2011-05/admin/20110502195116283.jpg" >

嘉宾观看道教音乐表演

  4月12日上午,无锡道教音乐馆在南长古街南尽头的南水仙庙揭牌并对外开放。开馆仪式上道教唢呐曲《将军令》的宏大气势和雄壮音调,震撼着现场听众。该音乐馆分“厚重的历史”、“杰出的人物”、“丰富多彩的器乐”、“生态展示”等4个展室,集中展示无锡道教音乐的历史、类别、价值、基本特征及保护计划。其中,生态展示板块,将不定期展示道教音乐,由当地的道士现场表演道教的唢呐、腔口等曲目。据悉,无锡道教音乐底蕴丰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目前已被列为国家级“非遗”。

  久违的道教音乐又响起了

  4月12日上午,80岁的李老先生坐在南水仙庙门外的石级上若有所思,一墙之隔的道教乐曲锣鼓《十八拍》正在抑扬顿挫地表演当中,当天,为了庆祝无锡道教音乐馆的成立,水仙庙的道士们现场表演了5个曲目,从唢呐到腔口,再到步罡,深深吸引了展厅内的听众,也让李老先生不禁有些神往。在水仙庙附近生活了几十年的他,现在虽然身体老迈,但是透过其眼神,仍然似乎看到了过去的岁月。

  这位老先生说,南水仙庙的道教音乐响了很多年了,从他记事起就一直响彻耳畔。不过,与当天音乐馆第四展厅内的这场音乐展示表演不同的是,过去的那些基本上都是为做法事而用。他回忆道,南水仙庙的香火很好,以前周围附近乃至更远的人家,一般都会到此举办法事,“那样的话,音乐就会一直响,会响很久,我们住在旁边,然后一直听到,印象深刻啊!”

  不过,这样的情形在最近的很多年中已经比较难见了。随着南长古街的改造和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已经有很长时间,这里是很清净了。尤其是现在人来说,法事做的少,自然为了法事而奏响的道教音乐就少了、“今天的这个,感觉是很久了,很久没听到了,音乐本身好像也和过去的不太一样。”

  在他的旁边,一起坐着和站着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居民,在这些为数不多还留在南长老街的人们的记忆里,住着道士的水仙庙是很熟悉的。不过,像当天人们互相传递的开道教音乐馆的信息则觉得新鲜,“我们是听惯了的,咋一听说还开个专门的音乐馆还是蛮好奇的。不过,这音乐确实比较独特,令人印象深刻。”

  阿炳爱用道教音乐“说新闻”

  而在更早的无锡人的记忆中,与道教音乐相关的则是阿炳的故事,阿炳除了《二泉映月》这样的名曲之外,其“一绝”就是用道教音乐“说新闻”,甚至是很受当时无锡市井人物的欢迎。“老无锡”曹老,就向记者描述了当年的情景。

  曹老说,自己算是有幸能亲聆阿炳演奏和目睹他风采的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尽管那时无锡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贫苦,但崇安寺总是那么熙熙攘攘,沿街的许多茶馆和茶棚里,整日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在金刚殿后面的广场上,通常分列着不少的摊担,花鸟虫鱼,旧书什物,各种小吃,应有尽有。还有“卖拳头”的、唱“小热昏”的、“说因果”的、拉“西洋镜”的、变戏法的,围着一圈圈人群,各路艺人争奇斗妍,使崇安寺显得热闹非凡。而最吸引他的,则还是华彦钧(阿炳原名)的演出,尤其是用器乐表演“说新闻”。

  阿炳一般在午后才和董催娣一起出现在金刚殿后面的空地上。他是道士,在当时也属于“先生”,一件象征身份的灰布长衫是必定穿在身上的。他总是在肩上搭一条青布长褡裢袋,里面装琵琶、二胡、弦子等乐器。附近的茶馆店会主动借些板凳之类的东西给他,让他把场子拉起来。演出的顺序是先奏一段乐曲,以聚集听众,不久就会围上二三十个人。之后,开始他的拿手好戏“说新闻”。新闻的题材广泛,既有地方新闻,也有国家大事,有的取材于茶馆店里的传闻,有的取材于近期报纸。他先是请人诵读,然后自己一边听,一边就编上了。“说新闻”常常是这样开头的:“说新闻,话新闻,新闻出在啥场哼,新闻出在〤〤〤……”新闻中加油添酱,插科打诨,有时令人捧腹,有时又使人愤慨。他的新闻不仅展示了他的文艺才能,而且他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场上来抨击时事,所以能引起大众共鸣,受到大众欢迎。

  新闻说完后,便向听众要钱。他要钱的方式别具一格,自己并不开口,而是用二胡拉出一句话来:“请各位帮帮忙!”大家听后,都不免失笑,因而也乐意解囊,一般每个听众都会掏出一二枚铜元来。曹老说,器乐表演属于道教音乐的一种类别,有着独特的魅力。

  南水仙庙与道教音乐结缘

  南水仙庙,最初名叫“松滋王侯庙”,是明代为祀文天祥部将麻、尹两将军,在南上塘立庙,俗称“双忠祠”。因庙址在南长古运河旁旧时的驿道上,当时运河中运粮的士卒和渔民、船民经过这里,大多会在此停靠歇息,或者进庙祈祷,遂奉为“水仙”。 而到了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无锡民众为纪念明嘉庆年间的无锡知县王其勤,在双忠祠南侧另建一庙,因王其勤是湖北松滋人,所以,取名“松滋王侯庙”,并将两庙合为一所。清乾隆四十六年(1718年)重修殿字,至嘉庆十四年(1809年)拓地扩建,咸丰年间被毁,后又重建,重建后庙宇有头山门、二门、戏台、大殿、酒厅、茶厅、蚕师殿及北侧的双忠祠正殿、书厅等建筑。

  而到了1941年时,当时的中共地下党为了在锡开展工作,需要身份掩护,又复办培南中学,水仙庙即是校舍。当时的地下党员邱宝瑞亲任校长,其后陆续来了很多地下党员,皆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此处因此后来的名为“中共无锡工作委员会机关旧址”。此后,无锡市道教协会也坐落于此,道教音乐遂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实际上,现在无锡的道教音乐表演、研究,多在此进行,而且相关的道士也多居住于此地。”也可以说,水仙庙几次更迭,但是道教音乐之缘却一直延续。

  据专家们介绍说,历史源远流长的无锡道教音乐,在清末民初时迎来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时的无锡道教乐坛人才济济,高手辈出,出现了“五个档”、“八兄弟”、“十不拆”等在苏南地区颇有影响的班社组合,涌现了琴家阚献之、南鼓王朱勤甫、民间音乐家阿炳等杰出代表。道教音乐以其满足人们的宗教生活所需,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深受民众喜爱。

  为了挽救和挖掘无锡道教音乐,著名的民族音乐家杨荫浏等曾经对无锡的道教音乐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而在建国后尤其是近些年的抢救和保护之下,无锡道教音乐正式被批准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道教音乐馆的建立,主要就是为了展示无锡道教音乐的历史渊源、类别、主要价值、基本特征及保护计划,将这一非遗项目进行妥善的保护和传承。”(张建波 曹云轩 曹裕椿)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