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二人转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二人转属于曲艺中的走唱类,是广泛流传于东北三省及内蒙部分地区的民间歌舞演唱形式。原叫双调、蹦蹦、对口唱、双玩意儿、小秧歌等,1953年统一名称"二人转"。深受到东北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喜爱。它是一种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生动活泼的走唱类曲艺形式,迄今大约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二人转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地方特色。它的音乐唱腔是以东北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了东北大鼓、莲花落、评戏、河北梆子等曲调而构成,高亢火爆,亲切动听。它的舞蹈是来自东北大秧歌,并吸收了民间舞蹈及武打成份,以及耍扇子、耍手绢等技巧。故有"大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之说。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了以黑山为代表的西路、以大石桥为中心的南路、以吉林为重点的东路和以黑龙江为重点的北路四个流派。总之,二人转的表演特点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二人转的演出形式大致可分为3种。最主要的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如《西厢》、《兰桥》。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如《洪月娥做梦》。一种是演员以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如《包公赔情》。

二人转的音乐唱 腔极为丰富,其结构为曲牌联缀体,积累的曲牌约有三百多支,常用的有五六十支,主要曲牌有〔胡胡腔〕、〔喇叭牌子〕、〔文嗨嗨〕、〔武嗨嗨〕〔红柳子〕等。

二人转的传统曲目非常丰富,计有三百多个。艺人有“四梁四柱”之说。“四梁”指的是大四套曲目,有《钢鉴》、《清律》、《浔阳楼》和《铁冠图》。“四柱”指的是小四套曲目,有《西厢》、《兰桥》、《阴魂阵》和《李翠莲盘道》。这也是二人转艺人的拿手曲目。此外,还有《双锁山》、《华容道》等。近几十年来,又有大批的新创作曲目,如《丰收桥》、《接姑娘》、《柳春桃》等,均深受欢迎。

二人转有点像当代的小品,带有浓厚的喜剧色彩,常常逗引得观众捧腹大笑。民谚“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形象地说明了它在东北民间文化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地位。所以这种艺术表演形式已从农村步入城市,并受到了城市居民的喜爱。有的优秀节目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大雅之堂。

现在,二人转已形成以辽宁黑山县讲板头为代表的“西路”、以吉林市舞彩棒为代表的“东路”、以辽宁营口市大秧歌为代表的“南路”和以黑龙江北大荒众民歌为代表的“北路”,它们风格各异,具有各自的地域特色,被称为四大派别。民间素有“北唱、南浪、中间两边晃”之说。

以我县为代表的西路二人转历史悠久,在东北二人转历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路二人转艺人众多,技艺高超,影响深远,清末,黑山艺人庞风(庞傻子)艺盖群芳,行艺远及黑龙江、吉林及内蒙地区,门徒不下百人,遍及各地。刘福贵(刘大头)远闯吉林江东,被誉为"江东第一名丑"。张相臣(大玻璃棒子)留在吉林后成名。在众多传人中,李青山(大金镶玉)被首推为吉林二人转代表人物。西路二人转注重情节,说唱特点突出,讲究唱功和板头,尤善干板夺字,多用抢板且唱得紧,有时不用乐队,仅打一副竹板,通过板式变化,口似联珠,引得观众屏气静听。绝活多、杂耍性强,打大板、手玉子技巧高超,也是特色之一。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