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国画 >清 郑燮画选 兰竹图(百幅中国名画)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清 郑燮画选 兰竹图(百幅中国名画)


清 郑燮画选 兰竹图(百幅中国名画)

国内馆藏品


典藏绘画
清 郑燮 兰花竹石图卷 30.9×828.2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郑燮画选
清 郑燮 荆棘丛兰图 南京博物院藏


郑燮画选
清 郑燮 墨笔竹石图轴 纸本墨笔 127.6cm×57.7cm 故宫博物院
  画上自题:“饮牛四长兄其劲如竹,其清如兰,其坚如石,行辈中无此人也。屡索予画,未有应之。乾隆五年九秋过予寓斋,因检家中旧幅奉赠。竹无竿,兰叶偏,石势仄,恐不足当君子之意,他日当作好幅赎过耳。板桥弟郑燮。”钤“郑燮印”、“克柔”印。乾隆五年为1740年。
  郑燮最喜画兰、竹、石,认为它们有节、有香、有骨。他笔下的“四君子”在立意上扩大了文人画自娱的内涵,或用以寄托“用世之志”,或歌颂不为俗屈、挺然坚劲的精神。这种画外意突破了文人画自我表现的藩篱。此图是郑燮赠与友人的,从题诗上看,是他临时找来一幅自藏的画作,再补题诗以赠。图中以竹之劲挺、兰之清雅、石之坚韧来比喻“饮牛四长兄”的高尚品格。兰、竹置于陡峭的岩石之间,纵横交错,天机自然,秀逸洒脱中更见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在画法上用具有力度的隶书笔法画竹,以纵逸的草书之法画兰,陡峭的岩石则以侧峰用笔简括勾勒出轮廓,略作皴染,三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岩石上的题款使画面本身倾斜的对角线构图变得平稳厚重,此外以楷书融入篆隶的“六分半”书欹正相生,清劲纵逸,亦增强了主题的内涵。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竹兰石图轴 123×65.4cm 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不畏环境险恶的兰竹在悬崖峭壁上生机盎然的景象。构图奇巧,不落俗套。以兰竹打破石壁单调的平面,令画面丰富而多变。同时,平整的石壁亦将纷纷杂杂的兰竹统一起来,令画面于繁乱中不失齐整。用笔率意,施墨润泽,为郑燮竹兰石画的代表作。
  本幅自题七律一首,劝慰友人要象有君子之谓的兰、竹一样心胸开阔,“容纳百千端”。款署:“绍言老寅长兄教画,板桥弟郑燮。”钤 “郑燮之印”、“扬州兴化人” 白文印二方。朱文鉴藏印二方:“无所住斋鉴藏”、“雪浪斋主人四十以后审定真迹”。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墨笔竹石图轴 160.9×81.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昨日山头烂酸归,路旁密筱乱牵衣。何须定要千寻竹,自有清光满翠微。见翁年学长兄正画,板桥郑燮。”钤“郑燮之印”白文印、“二十年前旧板桥”朱文印。鉴藏印有:“福山邓氏”、“黎堂”等。
  郑燮最喜画竹,也最擅长表现各种环境下不同形态的竹子。此图描绘了在清风中摇曳的劲竹与石相伴而生的画面。构图简洁,笔法健挺洒脱,于写意之中见写实功底,将竹之高洁素雅、坚韧不屈的物性尽现笔底。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仿文同竹石图轴 208.1×107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郑夑时年70岁。图绘山岩陡峭,幽篁静立,枝节疏朗,既写就翠竹之秀劲神采,又表达出郑氏画竹之理念,为其晚年之佳作。
  自题:“乾隆壬午夏五月午后写此”。钤“二十年前旧板桥”(朱文长方印)。又题:“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燮又记”。钤“有数竿竹无一点尘”(白文长方印)。 再题:“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绿阴一半玉。请君茶熟睡醒时,对此浑如在岩谷。受老年学兄正,板桥道人郑燮”。钤“郑燮印”(白文方印),“丙辰进士”(朱文方印),“歌吹古扬州”(朱文长方印)。
  鉴藏印:“仓稊乙亥以后所得”(朱文长方印)。



郑燮画选
清 郑燮 梅竹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梅竹图》轴,清,郑燮作,纸本,墨笔,纵127.8cm,横31.3cm。
  本幅自题七言诗一首:“一生從未畫蘭(誤筆“梅”)花,不識孤山處士家。今日畫梅兼畫竹,歲寒心事滿煙霞。板橋。”钤“鄭燮之印”、“揚州興化人”二印。无鉴藏印。
  竹是郑燮最擅长表现的题材,他能出神入化地准确捕捉住竹枝、竹叶在风中摇曳的动态和神韵,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竹之高洁素雅、坚韧不屈的物性亦最能体现郑燮刚直不阿的人品。郑燮画梅的作品仅此一幅,但因他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故在梅的表现上亦能挥洒自如,花瓣为中锋运笔,其形状虽方圆不一,但自然的行笔,流畅的圈线,勾勒出了花儿旺盛的生命力。梅与用润墨表现的青竹在相互映衬中体现了它们不同的美。



郑燮画选
清 郑燮 兰花图轴 96.3×48.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竹石图 上海博物馆藏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华封三祝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竹石幽兰图 天津博物馆藏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竹石图 旅顺博物馆藏

国外馆藏品

郑燮画选
清 郑燮 兰竹图卷 纸本水墨 34.9 x374.7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郑板桥画选
清 郑板桥 兰竹图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郑板桥画选
清 郑板桥 竹石图轴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竹石图 美国明尼亚波利斯艺术馆藏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远山烟竹

其他藏品


郑板桥画选
清 郑板桥 竹石图
郑板桥画选
清 郑板桥 风竹石图
郑板桥画选
清 郑板桥 新晴翠竹图 1744年作
郑燮画选
郑板桥 墨兰图
郑燮画选
清 郑燮 幽谷兰竹图
郑燮画选
清 郑燮 墨竹图 立轴
郑燮画选
清 郑燮 高风亮节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兰竹石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竹石图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竹石图清 郑燮画选 兰竹图(百幅中国名画)

国内馆藏品


典藏绘画
清 郑燮 兰花竹石图卷 30.9×828.2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郑燮画选
清 郑燮 荆棘丛兰图 南京博物院藏


郑燮画选
清 郑燮 墨笔竹石图轴 纸本墨笔 127.6cm×57.7cm 故宫博物院
  画上自题:“饮牛四长兄其劲如竹,其清如兰,其坚如石,行辈中无此人也。屡索予画,未有应之。乾隆五年九秋过予寓斋,因检家中旧幅奉赠。竹无竿,兰叶偏,石势仄,恐不足当君子之意,他日当作好幅赎过耳。板桥弟郑燮。”钤“郑燮印”、“克柔”印。乾隆五年为1740年。
  郑燮最喜画兰、竹、石,认为它们有节、有香、有骨。他笔下的“四君子”在立意上扩大了文人画自娱的内涵,或用以寄托“用世之志”,或歌颂不为俗屈、挺然坚劲的精神。这种画外意突破了文人画自我表现的藩篱。此图是郑燮赠与友人的,从题诗上看,是他临时找来一幅自藏的画作,再补题诗以赠。图中以竹之劲挺、兰之清雅、石之坚韧来比喻“饮牛四长兄”的高尚品格。兰、竹置于陡峭的岩石之间,纵横交错,天机自然,秀逸洒脱中更见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在画法上用具有力度的隶书笔法画竹,以纵逸的草书之法画兰,陡峭的岩石则以侧峰用笔简括勾勒出轮廓,略作皴染,三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岩石上的题款使画面本身倾斜的对角线构图变得平稳厚重,此外以楷书融入篆隶的“六分半”书欹正相生,清劲纵逸,亦增强了主题的内涵。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竹兰石图轴 123×65.4cm 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不畏环境险恶的兰竹在悬崖峭壁上生机盎然的景象。构图奇巧,不落俗套。以兰竹打破石壁单调的平面,令画面丰富而多变。同时,平整的石壁亦将纷纷杂杂的兰竹统一起来,令画面于繁乱中不失齐整。用笔率意,施墨润泽,为郑燮竹兰石画的代表作。
  本幅自题七律一首,劝慰友人要象有君子之谓的兰、竹一样心胸开阔,“容纳百千端”。款署:“绍言老寅长兄教画,板桥弟郑燮。”钤 “郑燮之印”、“扬州兴化人” 白文印二方。朱文鉴藏印二方:“无所住斋鉴藏”、“雪浪斋主人四十以后审定真迹”。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墨笔竹石图轴 160.9×81.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昨日山头烂酸归,路旁密筱乱牵衣。何须定要千寻竹,自有清光满翠微。见翁年学长兄正画,板桥郑燮。”钤“郑燮之印”白文印、“二十年前旧板桥”朱文印。鉴藏印有:“福山邓氏”、“黎堂”等。
  郑燮最喜画竹,也最擅长表现各种环境下不同形态的竹子。此图描绘了在清风中摇曳的劲竹与石相伴而生的画面。构图简洁,笔法健挺洒脱,于写意之中见写实功底,将竹之高洁素雅、坚韧不屈的物性尽现笔底。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仿文同竹石图轴 208.1×107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郑夑时年70岁。图绘山岩陡峭,幽篁静立,枝节疏朗,既写就翠竹之秀劲神采,又表达出郑氏画竹之理念,为其晚年之佳作。
  自题:“乾隆壬午夏五月午后写此”。钤“二十年前旧板桥”(朱文长方印)。又题:“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燮又记”。钤“有数竿竹无一点尘”(白文长方印)。 再题:“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绿阴一半玉。请君茶熟睡醒时,对此浑如在岩谷。受老年学兄正,板桥道人郑燮”。钤“郑燮印”(白文方印),“丙辰进士”(朱文方印),“歌吹古扬州”(朱文长方印)。
  鉴藏印:“仓稊乙亥以后所得”(朱文长方印)。



郑燮画选
清 郑燮 梅竹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梅竹图》轴,清,郑燮作,纸本,墨笔,纵127.8cm,横31.3cm。
  本幅自题七言诗一首:“一生從未畫蘭(誤筆“梅”)花,不識孤山處士家。今日畫梅兼畫竹,歲寒心事滿煙霞。板橋。”钤“鄭燮之印”、“揚州興化人”二印。无鉴藏印。
  竹是郑燮最擅长表现的题材,他能出神入化地准确捕捉住竹枝、竹叶在风中摇曳的动态和神韵,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竹之高洁素雅、坚韧不屈的物性亦最能体现郑燮刚直不阿的人品。郑燮画梅的作品仅此一幅,但因他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故在梅的表现上亦能挥洒自如,花瓣为中锋运笔,其形状虽方圆不一,但自然的行笔,流畅的圈线,勾勒出了花儿旺盛的生命力。梅与用润墨表现的青竹在相互映衬中体现了它们不同的美。



郑燮画选
清 郑燮 兰花图轴 96.3×48.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竹石图 上海博物馆藏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华封三祝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竹石幽兰图 天津博物馆藏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竹石图 旅顺博物馆藏

国外馆藏品

郑燮画选
清 郑燮 兰竹图卷 纸本水墨 34.9 x374.7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郑板桥画选
清 郑板桥 兰竹图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郑板桥画选
清 郑板桥 竹石图轴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竹石图 美国明尼亚波利斯艺术馆藏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远山烟竹

其他藏品


郑板桥画选
清 郑板桥 竹石图
郑板桥画选
清 郑板桥 风竹石图
郑板桥画选
清 郑板桥 新晴翠竹图 1744年作
郑燮画选
郑板桥 墨兰图
郑燮画选
清 郑燮 幽谷兰竹图
郑燮画选
清 郑燮 墨竹图 立轴
郑燮画选
清 郑燮 高风亮节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兰竹石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竹石图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竹石图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竹石图

伪作


郑板桥画选
郑燮 风竹图(伪作)弗利尔美术馆藏

Windy Bamboo and Rock
Maker(s) Artist: Zheng Xie, 1693-1765 
Medium: Ink on paper 
Dimensions: H x W (image): 32 x 30.5 cm (12 5/8 x 12 in)


24.blog.163.com/blog/static/177025143201181491750372/" >郑板桥画选
清 郑燮 竹石图

伪作


郑板桥画选
郑燮 风竹图(伪作)弗利尔美术馆藏

Windy Bamboo and Rock
Maker(s) Artist: Zheng Xie, 1693-1765 
Medium: Ink on paper 
Dimensions: H x W (image): 32 x 30.5 cm (12 5/8 x 12 in)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