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擅长画山水,用短促的笔法和湿润的墨色画山石树木,风格独具特色,构图也常有新意。他常以实景山水入画,本幅即是一例。栖霞山在南京近郊,以寺院和千佛洞闻名。题跋标明作于一六三四年,是与友人冒雨登山眺望所见。画中云雾氤氲,林木繁茂,掩映著小径、寺院与密集的小佛龛,在大幅画面上营造出生意盎然的世界。
张宏(1577年—1652年后)字君度,号鹤涧,明代著名画家,江苏苏州人。清康熙七年,邹喆曾为他的《山水图》记年,悉知他活到了清初。张宏师法沈周,又重视写生,作品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丘壑深邃。他的画以石面连皴带染为特色。
明 张宏 华子冈图卷 絹本 29.1x280.5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作于天启五年(一六二五),取材自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的一段,写辋川别业(陕西蓝田县辋口)二十景之一华子冈的夜景。幅中树石皴擦短促,富有韵律感,而意境萧瑟冷寞,正是文中所说「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的情境。
此轴画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为画家早期三十七岁之作。画中採吴派山水常见狭长构图,浅色淡染山体,又以丰富墨色变化的短笔画成竹林丛树,造出石屑山的秀丽景观。画上题赠君俞先生,即唐献可(江苏武进人),其人富有收藏,元代王蒙〈谷口春耕〉是其藏品,张宏可能也从中取得作画灵感。
本幅自识:“延陵挂剑。崇祯乙亥冬日写于久征馆。吴门张宏。”钤“张宏”、“君度氏”印2方。“崇祯乙亥”为明崇祯八年(1635年),作者时年59岁。
这是一幅历史故事画,描绘的是“延陵挂剑”故事中季札来到徐国祭悼徐君的情景。图中以高远与深远相结合构图。陵园体势开阔宏伟,且背靠崇山峻岭颇显气势;加之设色沉稳,使画面的整体氛围趋于沉静肃穆,符合故事中环境的要求。画法极为工整细致,陵园内外的树木品种多样,枝干和树叶的画法、设色亦各不相同;人物、马匹造型准确,生动传神。人物的衣服染以朱红,使本来在画面中所占比例极小的人物显得突出,从而昭示了主题。此图使作者高超的笔墨技巧得以充分表现,是一幅出色的作品。
本幅落款:“己卯秋日,张宏写。”钤“张宏”朱文、“君度氏”朱文印,有沈颢题诗一首。己卯年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作者时年63岁。
图绘村边平坡,老树几株,一人击缶,一人起舞,男女老少多人围观。构图疏朗,用笔率意简放。树石仅用阔笔草草写出,人物线条迅疾多变,突出了坐、立、蹲、行等不同动态,笔简意赅,神完气足。此图将乡间民众娱乐生活的瞬间刻画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本幅自题:“丁亥中秋,寓蒋氏酿花斋,同友游虎丘,返棹阊关,舟阻不前。偶有便面,作此图以记其兴,呵呵。张宏时年七十有一。”下钤“张宏”、“君度氏”印2方。
明代中期以后,吴门画家中表现怀念送别题材的作品颇多。苏州城西的阊门是当时送别友人的地点,这一有着特定意义的建筑也随之在送别图以及其它实景山水画中反复出现。《阊门舟阻图》描绘的不是送别的场景,而是张宏游玩虎丘之后返棹阊关时亲眼所见的热闹场面。除此以外,故宫博物院还收藏了2幅描绘阊门的作品。陆治的《濠上送别图》轴描绘阊门以及苏州城墙的远景和整体,袁尚统的《晓关舟挤图》轴描写群舟争渡的阊门城楼和门洞局部。3件作品从不同角度真实生动地描绘出当时苏州水城繁荣兴旺的场面。
扇页有自题:“丁亥秋日写于横塘草阁。张宏。”钤白文印二方“张宏”、“君度氏”。“丁亥”是清顺治四年(1647年),张宏时年71岁。
此图与张宏《阊关舟阻图》扇绘于同一年。图绘酷暑时节,农夫在稻田边争斗的场景。折扇自明代普遍流行以来,除了具有驱暑纳凉的日常功用外,更是书画艺术的表现载体,是人们出入怀袖的雅物,因此,以社会最底层的农夫为表现主题的画扇,实属罕见。此图人物众多,情节非常生动,有斗殴的双方、劝架者、观望者,还有受场面刺激狂吠不已的黑犬。彼此通过“争斗”的主线相互串联,成为一个彼此呼应的整体。图中各类人物虽为小写意,造型不够精确,但是人物形象的刻画高度精炼,神态表现得细致入微,是一幅难得的带有戏剧性情节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