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笛的历史
口笛是笛子演奏家俞逊发根据吐刃的形制,以短竹管制作而成。有二孔口笛和五孔两种。
1971 年初,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受景颇族横吹乐器吐刃的启发,用制笛截下的短竹管制成。能吹(d1~d2)一个八度音阶,两年后正式登台演出,第一首演奏的曲子名《云雀》。后来,俞逊发又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王益良的协助下,研制成功了五孔口笛。
口笛构造简单,制作简便,多使用黄枯竹或小水竹制作,也可使用长茎竹、凤眼竹、紫竹或其他材料制作,以杆身圆直、竹质坚硬的为佳。
取一段短而细的竹管,体空,右端为第一孔,左端为第二孔,左、右端内径分别为10.5和11毫米,在距左、右端分别为23 和25 毫米处开一吹孔,即制成两孔口笛。
五孔口笛是在靠近两孔口笛吹孔的管壁上再开3 个音孔,五孔口笛,管长7 4 毫米,左、右端内径分别为9.5 和10 毫米,吹孔距左、右端分别为34.5 和39.5 毫米,第三、四、五孔,开在距吹孔外缘14 毫米的一条直线上。吹孔开成椭圆形,长径8 毫米,第三、四、五音孔为圆形,直径均为5 毫米。
口笛的演奏
演奏口笛,左、右手拇指控制第二、一孔,左手食指按第三孔,右手中、食指按第四、五孔。音孔全按发出最低音,开一孔发上方纯四度音,开一、二孔为纯八度音,两拇指在音孔上移动发音。
演奏口笛,右、左手拇指控制第一、二孔,左手食指按第三孔,右手中指、食指按第四、五孔,以右手无名指和左手中指顶住笛身抵紧嘴唇,用左手无名指的指背托住笛身。音孔全按时发出最低音,开一孔发出上方纯四度音,开一、二孔为纯八度音,通过两个拇指在音孔上移动发音,一、二孔能分别发出四度以内的一系列音阶。
吹口笛时,嘴唇对准吹孔,角度接近水平,风门要小,唇肌要收紧,气流应细而急。运气也有特殊的要求,在整个吹奏过程中,腹部要紧收、不能松驰。同竹笛一样,口笛可以奏出各种嘴上技巧,尤其是演奏滑音比竹笛更为流畅圆滑。
G调两孔口笛,可奏出由d1~d2一个八度音;A调五孔口笛,可奏出由(g~C2)11度音,还可用全按笛孔、内转笛身、放松口劲和改变吹气角度等方法,吹出d、e、f3个音来,音域由d~C2,近两个八度。通过不同程度地开闭音孔和口劲的配合,还可奏出各音间的升降(半音)音来。
口笛音色明亮、高亢,近似哨音,穿透力强。特别适宜表现优美的旋律及活泼热烈的欢快曲调,并能生动形象地模仿百鸟争鸣和人声。在民族乐队中,常用它来演奏华彩乐段,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此外还能参加西洋管弦乐队合奏,是具有独特效果的色彩性乐器。
口笛的结构
口笛是笛子演奏家俞逊发根据吐刃的形制,以短竹管制作而成。有二孔口笛和五孔两种。
1971 年初,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受景颇族横吹乐器吐刃的启发,用制笛截下的短竹管制成。能吹(d1~d2)一个八度音阶,两年后正式登台演出,第一首演奏的曲子名《云雀》。后来,俞逊发又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王益良的协助下,研制成功了五孔口笛。
口笛构造简单,制作简便,多使用黄枯竹或小水竹制作,也可使用长茎竹、凤眼竹、紫竹或其他材料制作,以杆身圆直、竹质坚硬的为佳。
取一段短而细的竹管,体空,右端为第一孔,左端为第二孔,左、右端内径分别为10.5和11毫米,在距左、右端分别为23 和25 毫米处开一吹孔,即制成两孔口笛。
五孔口笛是在靠近两孔口笛吹孔的管壁上再开3 个音孔,五孔口笛,管长7 4 毫米,左、右端内径分别为9.5 和10 毫米,吹孔距左、右端分别为34.5 和39.5 毫米,第三、四、五孔,开在距吹孔外缘14 毫米的一条直线上。吹孔开成椭圆形,长径8 毫米,第三、四、五音孔为圆形,直径均为5 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