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元化
本世纪初以来京剧改良工作就开始进行了。这里面有成功的经验,也积累大量失败的经验。把写意布景改为写实布景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可是直到今天我们似乎并未从中吸取教训。
假象会意 自由时空
虚拟性、程式化、写意型这三个基本特征是京剧界经过多年探讨积累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概括而成的。倘使追源溯流,类似的说法可追溯到本世纪初。“五四”时期,《新青年》杂志辟专栏进行了京剧的讨论,发表了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傅斯年等反对京剧的文章。同时也发表了宋春舫、张厚载、齐如山等为京剧辩护的文章。当时,张厚载在《我的中国旧剧观》一文中,曾用“假象会意,自由时空”来概括京剧的特征。这大概是最早对京剧所作的界说。稍晚,余上沅更将中西戏剧进行了比较,称中西戏剧的不同特点,乃在“一个重写实,一个重写意”。余将京剧归结为写意的表演体系,是当时以及以后较普遍的说法。
张厚载说的“假象会意,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