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倡勇
[编者按]梁倡勇,优秀笙演奏家。国家二级演奏员,大学本科。现任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演奏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学会理事。
梁倡勇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曾随著名笙教育家、演奏家牟善平教授学习笙演奏长达九年,对牟善平教授的学术思想领悟深刻。
梁倡勇常年担任领奏独奏并重视理论研究,参与录制《齐鲁经典民乐》等大型系列光盘,曾应邀出访欧亚六国,并随山东民族乐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齐鲁乐韵》大型民族音乐会,在演出中担任领奏,受到国外观众的好评。
2003年,梁倡勇根据牟善平教授的技术风格、教学理论及系列作品,率先提出“牟派”笙演奏流派的学术观点,并以多篇论文阐述了“牟派”的形成过程及特色。梁倡勇提出的“牟派”学术概念,首先在山东音乐界引起积极响应,2004年以来,通过网络传播及全国笙界的学术交流,在全国音乐界引起广泛关注。
在此,我们向读者推荐梁倡勇的文章《浅谈“牟派”的演奏技术与风格》。
笙,是中国民族管乐器中唯独一件可以固定音高演奏的复调乐器,也是世界上唯一能演奏开放式和声的吹管乐器。多年来演奏家及作曲家们对笙在演奏技法和作品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及研究,但总是不甚理想。近几年,著名笙教育家、演奏家、山东艺术学院牟善平教授发明了37簧笙,并在演奏技巧上独创了“三大气”,使笙演奏的音域和技巧上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牟善平教授所作的独创及同步诠释的相关理论,在中国当代乐器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创新意义。尤其是牟善平教授独创的“三大气”,使笙的演奏技术领域凸现了新的时期,拓展、引领了技术前锋。这对于指导演奏,指导教学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使笙的演奏曲目更加丰富多彩。
牟善平教授经过多年的舞台演出和教学实践,这种具有独到特色的演奏风格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认可,逐渐形成了目前全国笙坛独有的学术形态:“牟派”。
在过去,用民族吹管乐演奏出弦乐般的风格韵味是非常困难的,“牟派”的出现,消除了这一技术难点。在演奏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牟派”把“三大气”及“历音”、复调等多种技巧和手法,运用到作品创作和实际演奏中,使笙在演奏旋律上形成了别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所指的“三大气”是:顿气、锯气、剁气。
一、顿气发出“学虚”声,是由下巴和舌头配合来演奏的技巧,一般演奏的是八分音符。
在最早的《挂红灯》、《出水莲》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顿气的作用,在《挂红灯》乐曲的华彩部分其中,有几个“啦”音是用顿气来演奏的。如不用顿气演奏,那作者所需要的背景及乐曲的表达意景就无法表达出来,但用了顿气演奏时,演奏者就会感受到发音是那样的有力和饱满。
二、剁气是快速的顿气,但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它发出的是“SE KEI”和“双吐”有点相近,但和“双吐”又有区别,它比“双吐”更加丰满。一般演奏是十六分音符,也可以把八分音符演奏快一倍。这项技巧在牟善平教授的作品中最为常用,其中《挂红灯》、《山东罗罗调》、《出水莲》、《织网歌》等作品,很多地方都是用的剁气来演奏的,用这项技巧来演奏这些作品,使作品更加富有独特的韵味,同样也使乐曲中的十六音符更加丰满而有颗粒性,这对于把握准确的音乐形象是大有裨益的。
三、锯气的声音可形象地比喻为“拉锯”的感觉。它是吹吸都可以用的演奏技巧,发出的声音是“司嗖”,是由一吹一吸来完成的这个技巧。在过去的作品中,一般在乐曲的高潮部分,都是用后十六、前十六还有十六分音符来完成乐曲的最后部分,但牟善平教授在作品的最后部分大量运用了锯气这个技巧,使得乐曲在最后的高潮部分更加有力,也能使笙这件乐器在高潮部分成功地展示其独有的辉煌般的音色和技巧。例如:《微山湖船歌》、《骑竹马》、《棉乡美》、《挂红灯》和《山东罗罗调》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这项技巧的作用。锯气可根据乐曲的表现来确定运气的深浅与节奏的变化,尤其是在较慢旋律的进行中,又可展现其深情柔美、华贵从容的独特风味。在韵律独异的《织网歌》中,牟善平教授不论是在作品还是在演奏上,所运用的锯气技巧合理、准确、生动,让人百听不厌,作品也更显熠熠生辉。
“三大气”的原始形态,最早是发现在民间的唢呐独奏中,它是由笙和笛子还有小型打击乐群来伴奏的。笙是伴奏中最主要的乐器,
牟善平教授通过整理加工原始的技巧雏形,然后创造性地运用到笙演奏上,获得了极好的效果。从他的作品中看出,“三大气”能使笙在表现音乐形象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大气” 的雏形从挖掘、完善到成熟,创新、发展并丰富了笙原有的技术。
准确地掌握好这“三大气”,对演奏者的技术表现具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知道在笙演奏十六音符时,笙总是缺少有力的弹性,运用“三大气”的演奏技法,便可以帮助演奏者完美的演奏好。如在“爆花舌”的技巧中,总是在爆发点上不是那样有力,通过“三大气”的训练,就可以帮助演奏者优化演奏,能使技术方面更加完美。
笔者将牟善平教授所展现的学术成就称为“牟派”,是认为他的演奏风格及教学成果已形成自己独到的一派。尤其是在演奏方面,与其它的演奏家们在技术理念上有着根本的不同理解。如在气息的运用中,笙的气息吐音是由笙嘴到笙斗,然后到簧片才发出的声音,但牟善平教授在演奏中可以清楚的听到他的气息吐音是直接接触到簧片上面,从气息到簧片之间所产生的“零距感”和“三大气”的创造性运用,正是他的学派价值含量所在。
由于减少了气息从笙嘴到笙斗然后到簧片这个距离,从而在发音气息和吐音旋律上是那样的有力和清晰。以笔者认为,做到这样气息和吐音,在目前看来的确十分鲜见。过去我们笙这个专业在演奏前十六、后十六音符中(“三吐”)还有八分音符(“单吐”),如遇到有弹性的和跳跃性演奏要求时,演奏者们的吐音总是不很理想。掌握了“三大气”之后,我们会很自然地发现,再遇到所有吐音,技术上会有着不一样的效果,我们就会非常轻松地完成乐曲对演奏技术所要求的一切。
“牟派”演奏的另一个特点,是多方位的“历音”效果。在过去的演奏中,“历音”都是出现在乐曲进行到后半部中也就是高潮部分。笙的演奏上加进了“历音”。这样可以使演奏达到高潮。牟善平教授在“历音”运用上和布局上追求不意,十分巧妙。如《微山湖船歌》的引子之后的第一句,就是“历音”。把“历音”运用到了乐曲的第一部分或序奏中,颇有新意。这是在过去的其他笙作品布局中从来没有过的。现在这部作品己成为“牟派”的代表作之一。
《骑竹马》中用的“历音”也是非常生动。作品描写了儿童们活泼可爱的玩耍情景,固定音高的吹乐器能展现出这样的场景,通常要受到一些局限。而牟善平教授在作品中充分运用了“历音”技巧,把儿童的天真心理及活泼的形象表现得声情并茂,可爱至极。这首乐曲问世不久,便流行于全国笙坛,并在1986年荣获全国创作和演奏奖。
《挂红灯》是牟善平教授早期的作品,作品取材于山东民间歌曲,极具民风特色。乐曲描写了正月里家家欢天喜地敲锣打鼓,在门前挂红灯的社火情景。原民间歌曲唱道:正月里那个正月正,正月里那个家家挂红灯。根据歌词,我们可以看出这是表现一个欢快的场景。牟善平教授在乐曲中运用的“历音”的特殊技巧,生动地体现了汉民族锣鼓的声响:咚咚咚仓! 咚咚咚仓!。这种以节奏与旋律的完美结合来表现现实景象,在当时来说,可算创得一份先河之举。
还有很多的作品,大量的运用了“历音”和顿气中的“顿弹”等演奏技巧:《微山湖船歌》、《鲁北行》、《织网歌》、《玫瑰花开》和《山东罗罗调》等。这些作品在演奏上具备了和其它乐曲不同的风格,如果没有正确学习“牟派”的演奏技术与风格,是很难准确演奏好这些作品的。“牟派”的作品与演奏风格中,“历音”与“三大气”同样,在乐曲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乐曲在表现力上更加完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与其它众多的笙作品的比较中,才越发使人感到“ 牟派”自有其独特的韵律和风格,自有其相关的理论和演奏规范。“牟派”在笙坛上有着独创性的地位。
牟善平教授再一个创举,是用D调笙演奏C 调作品,这也是没有先例的。笙演奏者们都知道,D调笙演奏曲目时都是A 调或G调乐曲,但“牟派”是用D 调笙演奏C 调作品,同样做到得心应手,翻花出彩。如:《织网歌》、《棉乡美》、《骑竹马》等,这些作品都是用的D调笙进行演奏。这种手法增加了过去21、26笙的半音关系,因而充分的丰富了笙的音色指法及曲体色彩。音域及指法的改进之于演奏和声复调和“民族乐器平均律化”的课题深化,有着重要的价值,这已远远超出了“乐器转调方便”上的一般意义。
牟善平教授独创的37簧笙,是对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创新的巨大贡献,也是赋予了传统笙演奏技法以历史性的改变。在很早以前,牟善平教授就提出笙的表现力及作品的出新受限于音域,远远达不到演奏家们所要求的准确和丰富。牟善平教授曾用21簧笙进行了改进试验,以合并管来增加笙在音域上的不足,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用26簧笙进行合并管,出现了现在的37簧笙。这一专利性的创造,为笙这一乐器的制作理念和性能拓展起到了酵化、催化作用。37簧的出现,消除了传统笙在演奏中变调困难的问题,现在全国正在推广演奏37簧笙,所以非常容易普及。牟善平教授的发明为我国笙界将来为统一各种笙把位,为全国一直在进行的乐器改革,付出了心血,展宽了思路,奉献了成果。
演奏流派的形成,有三个重要成因:表演风格独树、作品特色独到和应用价值独具。笔者认为,牟善平教授在这三个方面,以自己四十多年的演奏实践和创作成果的积累,印证并无愧于这份自然且必然形成的学派定位和学术盛誉。
笔者自2003年提出“牟派”概念后,首先在山东音乐界引起了积极的响应,通过网络、乐器论坛、内部学刊等渠道,已受到全国笙界的关注。作为“牟派”概念的首倡者和技术受益者,我认为,“牟派”的扩展普及,会使全国笙坛的学术展示更加丰富多彩,“牟派”的独树一帜,也使我国的民族器乐流派又添一支新军。近几年,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笙教学大纲中,都已将“牟派”所涉及的技术指要,作为了笙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此,我由衷地祝愿并相信,学习“牟派”的演奏技术、风格及作品将在全国笙界蔚成风气。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