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内容提要:南、北笛曲的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本文归纳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两类。以此为切入点,试分析南、北笛曲风格差异的成因。

关 键 词:底层差异、表层差异

中国传统音乐南北风格之差异自古便不同——南之婉约、北之遒劲,南之柔媚、北之洒脱,这些语汇可以说是南北音乐风格只归纳,也可以说是南、北笛曲鲜明风格的概要,而深究下去,不难发现,这正是南北地区人们性情之总结。人的性情之差异造就了音乐风格之差异。

那么,在探究风格差异之前,先了解一下“风格”,风格事物稳定的、系统化的感性特征。音乐风格就是在音乐结构方面存在的稳定的、系统化的感性特征。探究南北笛曲风格差异就是要了解二者的感性特征并加以对比分析。
这种差异分别存在于笛曲艺术形式的底层和表层。底层即事物的源头、根本;表层即事物的外在、形式。所谓南、北笛曲底层的差异,即笛曲在本地域的历史文化,音乐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差异;而南、北笛曲表层的差异则是基于乐器和乐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差异。

一 底层差异

南、北文化的的差异是南、北笛曲底层差异的源头。地域文化向来是影响音乐风格形成的关键因素,不同的文化形成了颇有差异的音乐风格。这不仅仅是对器乐而言,比如我国陕北的民歌与陕南地区就有明显的差异。以秦岭为分界限,陕南地区的民歌更接近四川,而陕北的民歌则与山西、宁夏等地相近。这种自然与人文的地理分界造成了人类生存活动区域的分隔,从而产生了音乐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这种在不同音乐文化圈与不同地域里各自独立发展的音乐艺术,就产生了音响形态上的差异,从而使人感受到音乐文化地域风格的差异。

具体到笛曲的南北风格差异的形成,底层差异之一便是地域文化中的自然环境。有些学者认为:“地理与自然环境的特点对音乐的形态产生有某种影响”,比如,北方的笛曲,表现出平原地区的宽广、奔放的风格特征;而南方的笛曲,则呈现出江南水乡的细腻与婉转。二者截然不同。也许,这就是长城与小桥的不同魅力。

底层差异之二是地域文化中的人文地理。在一个地域内,常常由于师承或共同的审美偏好,使得一群音乐家的个人风格中具有某些共同性,可以称之为“群体风格”或换言之“流派”。比如在巴洛克时代,欧洲音乐形成了威尼斯乐派、曼海姆乐派等风格流派。中国很多乐器的演奏也存在着“南派”与“北派”,如琵琶独奏在明、清时期,就有“南派”与“北派”之分。这种风格流派的形成与群体风格不无关系。

北方的笛曲演奏和创作群体中较为突出的是冯子存,他生于河北,在北方的浓郁的民间音乐的环境下成长,在深入了解民间音乐,特别是“二人台”的基础上,对北方笛曲风格的巩固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代表曲目有《五梆子》、《喜相逢》等等。在他的影响下,北方笛曲的群体风格进一步扩展,华丽、奔放也成为北方笛曲的风格写照。

而在南方笛曲的群体风格的形成中,不可忽视的演奏家是陆春龄。这位生于上海的演奏家,在汲取江南丝竹等民间音乐的养料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演奏特点,其音乐圆润动听、柔润缥缈,并由此促进了南方笛曲群体风格的巩固。这种群体风格的形成又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其他的艺术形式分不开。

南、北笛曲风格的形成,与其当地典型的艺术形式有着紧密的关系。南方笛子又称“曲笛”,用于南方诸乐种和昆曲的伴奏。北方笛子又称“梆笛”,主要用于北方诸乐种和梆子腔剧种的伴奏。可见,南、北笛曲内在的奠基因素不同。所谓“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秸。”南方笛曲主要植根于江南丝竹这种民间乐种,并继承了此乐种柔美、细腻的特点;北方笛曲则主要植根于二人台这种流传于北方的民间乐种,形成了热情、奔放的风格特征。

南、北笛曲在不同的艺术背景下成长,自然会形成不同的风格。这种艺术背景又构成了一种文化环境,并影响着当地人们的审美偏好,从而又进一步风格的形成。本质的差异决定了形式的差异。

二、表层差异

南、北笛曲风格差异的表层差异是通过乐器和乐曲表现出来的。二者共同促进南、北笛曲风格的形成。
乐器形制的不同,是影响南北曲笛音响、音色形成差异的根本原因。从笛子的尺寸来讲,北方的梆笛较短,南方的曲笛较长;梆笛的管径较细,曲笛则较粗。从笛子的音域方面讲,梆笛的音域为小字一组的d到小字三组的e;曲笛的音域为小字组的a到小字二组的b。梆笛的短、细、高与曲笛的长、粗、低构成了二者截然不同的音色与调性。梆笛的音质较纯,音色也较明亮;曲笛的音质较混,音色则较暗。

形制的差异也为南、北笛曲各自的记谱法和演奏技巧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也为两者乐曲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梆笛与曲笛的乐曲拥有着南、北不同的特色,这种特色的形成是由诸多部分所组成。除上述乐器形制以外,又可以包括演奏技巧、旋律线、速度等几个主要部分。

梆笛的演奏技巧较为灵活、多变,所以,往往要求演奏者的指与舌能够快速的运动,利用厚重、通畅的气息来自如运用吐音、抹音、花舌音、垛音、颤音等等高超技巧,并有所发挥。所以,大部分梆笛的笛曲都较俏丽、活波和生动。不同的技法的运用,又为乐曲增添了几份光彩。如在《五梆子》笛曲的三次变奏中,运用的技法不同,其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垛音和花舌音的运用使第一次变奏诙谐、风趣;顿音的运用又增添了第二变奏的活波;垛音和花舌飞指颤音技法的运用又使高潮突显,旋律更加激奋。

曲笛的演奏技巧则较为注重手指的运用。梆笛中一些用舌完成的技巧,在曲笛中则用手指来完成。但曲笛的技巧也有自己独到之处,如唤音、增音、叠音以及打音等技巧的运用增强了曲笛乐曲的柔润、细腻。在《鹧鸪飞》笛曲中,技法的装饰使乐曲的江南风韵极为突出。

南、北笛曲的旋律线条由于音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北方笛曲多采用七声音阶;南方笛曲则多采用五声音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方多跳进、南方多级进的旋律线条。这也使北方笛曲多了一份“遒劲”,南方笛曲多了一份“婉约”。

“凡曲,北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1这句古话也正是对南北笛曲的速度的高度的概括。音速的快慢对人脑中形成的声音的质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快速往往给人以活泼、跳荡之感;慢速则给人以柔和、含蓄之意。“快”有利于形成“刚”,“慢”则有利于形成“柔”。

当然,传统南、北笛曲风格差异的由来不仅仅存在于以上几种形成因素之中,还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正是这种复杂的因素构成,才使得笛曲风格的形成变得复杂和多极。传统笛曲的风格直接影响着近代笛曲风格的发展与转变,所以,了解传统风格是了解近代风格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课题。

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袁静芳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