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玲玲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建国以来扬琴在乐改、教研和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扬琴的演奏技法也有了不断的突破和创新。尤以对姊妹乐器演奏技法借鉴和多声织体的广泛运用及出现的大量组合技法,是现代扬琴演奏技法发展的重要标志。
1.对姊妹乐器演奏技法的借鉴
中国民族传统音乐艺术强调“忌直贵曲”、“以曲为美”,讲求“余音绕梁、韵味隽永”。为体现对曲线性格内在精神的追求和增加扬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充分借鉴和吸收姊妹乐器丰富的技法成为发展中国扬琴技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扬琴非常接近弹拨乐器的性能。它通过对弹拨乐器中琵琶、古筝、古琴的吟揉绰注、推拉滑抹等技法的吸收形成了“刮奏”、“拨奏”、“抓奏”、“摘音”、“摇拨”、“吟揉点按”等一些富有特色的演奏技法,这极大地丰富了扬琴的表现力。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近年来著名扬琴教育家郑宝恒先生试创的扬琴“滑音指套”新技法,即由金属指环及小圆棒组成的指套,用改变琴弦振动的长度来取得滑音效果,可奏出犹如琵琶的推拉,古琴的滑抹等效果,将扬琴原来直线状的余音加以利用和变化,增加了旋律的曲线美,达到曲直相兼、动静相映,可谓是对扬琴演奏技法的重大贡献。
项祖华先生编曲的扬琴独奏曲《苏武牧羊》就是成功借鉴姊妹乐器演奏技法的典范之作:
2.多声织体的使用、组合技法的出现
较之于别的民族器乐,扬琴能表现更为丰富的多声思维的音乐,因此也拓宽了自身的表现力,同时也为表现新时代主题和更为丰富的音乐内涵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空间。在近年来的扬琴音乐作品中“只手轮音”技法的运用为增强演奏多声织体的能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即用单手轮音便能奏出流畅的旋律,解放了另一只手用以同时配奏和声、复调的多声织体。如李玲玲编曲的扬琴独奏曲《五木摇篮曲》:
另外在《节日的天山》乐曲中成功地借鉴钢琴织体的表现手法,运用“三连音对二连音”的两手不平衡的节奏进行,加强了音乐的立体感与节奏的推动力,使音乐情绪更加饱满,更富有激情和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
近年来试创的一种“双音琴竹”,即每个音上有两个头,右竹为四度,左竹为三度,双手齐竹时可奏出各种三和弦,充实了扬琴演奏和声性多声织体的技巧。如项祖华先生作曲的《林冲夜奔》:
增加了音响的厚度和音乐表现力。
由于多声织体在扬琴音乐作品中的大量运用,使得多种组合技法也应运而生。如“竹法”与“指法”的组合,即一只手击弦,另一只手作各种不同的吟、揉、滑、抹、点、按,使音乐更具曲线美,同时增加了音乐的色彩变化。另外还有分竹与连竹、拨奏与抓奏的组合及弹奏与拨奏、弹奏与抓奏的组合等等。甚至有的组合技法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演奏技巧如“摇拨滑音”和“只手轮音”等。这些组合技法的出现说明扬琴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现代作曲手法,在演奏多声织体方面很有潜力,是对扬琴演奏技法的突破与创新,表明扬琴演奏艺术的发展已进入 了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