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学堂乐歌",我们首先要提的人物是沈心工。早在1897年,维新运动的成果之一"南洋公学"设立外院,相当于如今的小学。据记载,当时的师范生陈懋治、杜嗣程、沈叔逵等曾合编《蒙学读本》、《笔算教科书》、《物算教科书》和《本国初中地理教科书》等。这是中国知识分子自编新式教科书的开端。这里提到的沈叔逵(即沈心工),就是日后为中国的学堂乐歌筚路蓝缕者。
沈心工1870年2月14日生于上海,名庆鸿,字叔逵。心工是他作歌、作曲时用的笔名。1890年中秀才,1895年应聘约翰书院(后改为圣约翰大学)执教中文。两年后,受"教育救国"思想的感召,毅然放弃了有优厚待遇的教席,考入南洋公学第一届师范班。戊戌变法失败后,一批志士仁人纷纷东渡日本寻找救国图强的办法。沈心工也于1902年4月赴日本,与鲁迅同期进入设在东京的弘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