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凤山
《贵妃醉酒》(梅兰芳饰杨玉环)
我从青年时代就为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操琴伴奏。1952年,慰问团到朝鲜战场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演出。演出经常是在露天搭起的舞台上,条件不好,再遇上刮风,对演出更为不利。
一天,梅先生演出《贵妃醉酒》,由姜妙香、萧长华二位助演裴力士、高力士。那天就赶上有风。演到后半部,杨贵妃在百花亭醉酒,已有醉意,但唐玄宗还是没有来。杨贵妃心里烦闷,便拿伺候她的两个力士耍笑。戏里有杨贵妃把高力士的帽子戴在自己凤冠上的情节,称为“冠(官)上加冠(官)”。梅先生刚把高的帽子戴在自己凤冠上,不想帽子竟掉在舞台上。
这时,如果演员心里慌乱,自己蹲下身去捡,或者不捡了,都必让观众知道出了失误,还会引起哄笑。梅先生没有慌乱,继续做出醉态,向扮高力士的萧长华先生一指,然后再向舞台上的帽子一指,示意他把帽子捡起来,再由自己戴上。萧先生领会其意,把帽子捡起来,递在梅先生手里,随说:“瞧您醉成这个样儿,留点儿神吧!”梅先生重新把帽子戴上,戏继续演下去。台下观众谁都没觉得这处是个失误,都认为梅先生在这儿加了戏,突出表现杨贵妃的醉态。
另一次,在政协礼堂演《凤还巢》。演到程雪娥遵照父亲的意思,在帘子里偷偷相看书生穆居易的相貌时,有“遵父命在帘内偷觑才郎”等几句唱,唱中有个“回龙”腔。那天梅先生一时失神,竟然把这个“回龙”腔忘了。我不知道梅先生忘了腔,用眼睛盯着他,手里的胡琴照样往下拉。就见梅先生做了几个看中穆居易,点头、羞涩的动作,用动作把这个没唱出来的腔遮盖过去。后台大伙儿全认为梅先生是加强表现程雪娥相中即将成为自己夫君的人,从而产生强烈的羞涩,故意把下头的腔省略。那天电台录音的人也都认为梅先生在这里表演得细腻。
戏演完了,梅先生告诉后台的录音人:“今天这出可先不要播,看才郎时那个‘回龙’腔,我不知怎么一点也想不起来了,才使动作遮掩过去。可不能让学这出戏的人这么学了去,那可是谬种流传。”大伙儿说:“您今儿个表演得可真好啊!”梅先生说:“今儿个的这个表演,保留下来,那个腔以后还得照旧唱。”由此说明老艺术家不留漏洞给后人的艺德。
(摘自 《老年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