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演员司马伟和程艳秋带来的《十年惊梦》让书场格外的火爆
每天下午,市区的光裕书场、评弹博物馆等以及各社区书场都会有评弹演出。自古至今,上座率都是检验评弹节目水平的唯一标准。而这半个月来,光裕书场史无前例的火爆,160座的书厅里每天都要挤进超过270位听客。怎么这么火?这缘于评弹演员司马伟和程艳秋带来的《十年惊梦》。
上座率节节高
评弹演员被誉“书场好声音”
别看司马伟和程艳秋的名字耳生,可他们刷新了一个老牌书场的上座纪录。他们创作的这部《十年惊梦》,刚刚结束在光裕书场的演出,连书场的售票员都惊呼“太火了”。
演出期间记者来到该书场,只见门口醒目地摆着“客满”二字,场内走道更是被“加座”堵死,就连院子里也坐满了人。评弹的听客往往以老年人居多,以往来该书场常常能看到听客抱着水杯打瞌睡的模样,但昨天记者意外地没看到这一幕,反而发现有人在后排举着望远镜看节目。
据了解,光裕书场的上座最高纪录是由著名评弹演员李刚创造的,平均上座为267位。此次司马伟、程艳秋的上座直逼李刚的最高纪录。尽管这样的上座情况和流行演唱会无法比较,但在评弹票友的心目中,司马伟和程艳秋称得上是书场里的“好声音”。
“他们两人来光裕演出的信息一经传出,票友们便奔走相告。”资深老听客苏州生告诉记者,司马伟和程艳秋二人分别来自苏州评弹团和上海新长征评弹团,从2004年合作至今,现在的人气完全是两人辗转江浙沪各个书场表演慢慢积攒起来的。
成功得来不易
女角18岁只身闯荡江浙沪
在这对黄金搭档中,今年35岁的程艳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气质出众,“说噱弹唱演”样样信手拈来,拥有大量的“粉丝”,对于听客们的热捧,她却十分谦虚地摇手说:“我们有那么火吗?”
程艳秋是在评弹家庭中长大的,她的父亲程振秋是上海有名的评弹艺术家,但接受正规的评弹教育是她17岁进苏州评弹学校那一年开始的。“在学校里要上弹、唱、说、形体这些课程,后来又跟着父母学习说长篇、看名家们的表演。”基本功日渐扎实后,程艳秋只身一人开始了长达9年的“跑码头”生涯。“那时候背着乐器、旗袍、书、生活用品,辗转公交、火车、长途车从一个城市前往另一个城市。每天在舞台上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一看到观众起劲我就什么都忘记了,但下了舞台后我没有父母朋友陪着,还得自己做饭洗衣,所以每天都要哭,我当时也就18岁。”
《还珠格格》曾被搬进书场
回忆起“跑码头”的那段日子,程艳秋打开了话匣子。她说,一开始听众们看到书场里来了个丫头片子都挺捧场的,那时候说的是《珍珠衫》、《假婿乘龙》这些明朝的故事,后来大家听腻了,她就开始犯愁该说点什么新鲜的给大家听。
正好1999年初《还珠格格》热播,她突发奇想,“小燕子”和“紫薇”跟自己差不多年纪,不如把电视剧演到书场里?她把这个想法跟父亲说了,没想到被一口否决。但程艳秋可没放弃,在她的软磨硬泡下,父亲答应看一遍《还珠格格》的原著,最后改变了主意。“这部剧以女孩为主角,可以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一部作品。”程艳秋和父亲花了很大精力将小说改编成评书《乾隆遗珠》,没想到一下子火起来了,书场观众席上还出现了许多年轻的面孔。1999年至2004年,程艳秋靠这部书成为江浙沪书场里的明星。
黄金搭档来由
两人都看重对方敢于创新
程艳秋的大胆创新,成为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的司马伟找上她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的认知,评弹光靠老的书目肯定会走上绝路,必须通过创新赢得市场。
当代评弹创新第一人杨子江在80岁高龄时还不忘创作新书目,作为他的高徒,今年50多岁的司马伟在从艺10年后也走上创作的道路,至今已经完成《皇太极》、《多尔衮》、《蒋氏夫人》、《十年惊梦》、《恭亲王》5部长篇。他说,尽管已经在书场里演了37年,但他还会继续,接下来会和程艳秋搭档将新书《恭亲王》呈现给观众。他目前收了12名评弹学生,他说他会尽一切努力让评弹创新得到更好的发展。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