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对10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进行调整、撤销的处理。东北二人转的保护单位这次也名列其中。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东北二人转怎么了?因为对于二人转的保护不力所以被调整、撤销?带着重重疑问,记者来到了二人转的发祥地锦州市黑山县,这里的黑山县地方戏剧团就是曾由国家认定的东北二人转保护单位。
解散的剧团
2007年,曾经每年都要演出300场以上的黑山县地方戏剧团正式解散了。
这次文化部信息中提到的黑山县地方戏剧团,成立于1954年,是东北第一家二人转专业剧团,一直以来剧团里荟萃了黑山乃至辽西地区的二人转精英。只是没想到,“剧团早就解散了”,黑山县文化旅游局的业务股股长汪丽丽给出这么个意外的答复。
在黑山县文化馆见到了几位二人转的老演员,他们对于剧团的记忆还是相当清晰的。“那时候二人转是真火!有一次去唐山连演30天,剧团所有人都唱趴窝了。 ”70岁的李文兰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她的工资每个月能拿55元。当地有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李文兰说去吉林、河北演出,票钱都是用面袋子装回来,“四毛钱一张票,后来钱箱根本装不下。 ”
上世纪八十年代,剧团又红火起来,居然出现了挂票,李文兰解释说,“就是蹲在剧场窗台上看演出。”剧团正常运转一直持续到2000年,“那时候剧团还是能开出工资的。”黑山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韩文华介绍说。
直到2005年黑山县为二人转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剧团仍然存在着,所以申请成功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东北二人转项目的保护单位。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民间艺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各种娱乐活动多了,来看戏的就少了。没了收入,剧团自然办不下去了。”2007年,曾经每年都要演出300场以上的黑山县地方戏剧团正式解散了。“这次文化部的处理意见对于我们黑山二人转的保护工作没有影响,因为几年前我们非遗的保护单位就已经变更为黑山县文化馆了。 ”汪丽丽介绍说。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这次文化部的作法标志着中国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动态化管理有了一个实质性的开端。
胡同里的剧场
墙上的黑板上写着今晚要演出的剧目,81岁的金文志端详了一下摇摇头,四出剧里只有一出是正戏,也就是纯正的黑山二人转“大西厢”,其余三场是歌舞、小品了。
从外面看去,这剧场就像是一个工厂的厂房,窗户玻璃坏了是用纸盒堵上的。这里是整个黑山唯一的地方戏剧场,也是私人的。
墙上的黑板上写着今晚要演出的剧目,81岁的金文志端详了一下摇摇头,四出剧里只有一出是正戏,也就是纯正的黑山二人转“大西厢”,其余三场是歌舞、小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