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扬琴 曲艺的一种。旧称花唱。有昆明、腾冲、蒙自、昭通、通海等地扬琴。最早源于明、清之际的昆明“对子书”,约有一百五十年历史。以唱为主,间有说白。表演时少则一、二人,多则六、七人。一人演唱时,自打扬琴伴奏。二人以上演唱时,可根据人数的多少酌情加用二胡、三弦、月琴、琵琶,笛子、四胡、板鼓、提手、梆梆、怀鼓等乐器。伴奏者亦分担角色,作对口演唱。传统曲目及其唱腔可分为四大类:(1)古调类。其中又分为“大八套”、“小八套”,共十六个曲目,如《八仙庆寿》、《崔氏逼休》等。唱本多以韵文为主,说白为辅。除开场和结尾用第三人称概述情节外,余皆类似戏剧清唱。唱腔曲牌有[银纽丝]、[金纽丝]、[前挂枝]、[后挂枝]、[南叠落]、[北叠落]等,节奏舒缓,曲调平稳,风格典雅。(2)大调类。曲目多取材于《西厢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传奇小说,采用叙事、代言的手法。唱词以五、七、十言句式为主。唱腔富于叙述性,一般为四句结构。常以“扬调”(见谱例:《清风亭》)、“道情”为基础,加以各种板式的变化,有散板扬琴、慢板扬琴、扬调、(类似中板)、扬调三板(类似快板)等,是云南扬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3)小调类。又称散套或地方小曲。曲目多为短段,如《借髢髢》、《劝赌》等。曲调多数是四句式歌谣体,如“五里塘”、“柳树湾”、“乙弓板”、“龙船调”等。多系来自云南民歌、小调、花灯调,曲调性强,擅于抒情。(4)书调类,又称土腔。曲目内容多为讲唱“善书”和吟诵佛经故事,封建色彩较浓。唱腔除“数西”、“书调”外,尚有“普庵咒”、“净水调”、“拜塔歌”等宗教仪式歌曲。艺人将这类唱腔改革为“一串铃”、“佛离簧”等曲调,现常与扬调、道情类唱腔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