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不闲 u曲艺演唱形式的一种。“彩扮莲花落”的别称,又称什不闲莲花落。形成于清代嘉庆(公元1796—1820年)年间。由歌者二、三人,分饰旦、丑二种角色,粉墨登场,如同戏剧。演唱中,尤重插科打浑。所谓“什不闲”,是因演唱者各执竹板、小锣、小镣等乐器,另有一人专司其他各种乐器,如单皮、堂鼓、铙钹、冬字锣、疙瘩锣等,唱的打的都闲不住,故名。这种演唱形式后在民间流行,成为“花会”之一的“天平会”(打击乐器架子象征天平)。什不闲的代表性曲调有[四喜] 、[八掌] 、[架子曲] 等,均为四句式,在正式节目开始前由众人齐唱。v由数件打击乐器组合在一起的民间乐器。一般将扁鼓、小钹、汤锣扎在方形木架上。敲击扁鼓、汤锣的薄木板用绳系在一起,一片小钹也固定在一块薄木板上,一端系绳。一人用两手同时拉两根绳,三件乐器就可同时发声。近代流行于北方广大城乡游艺场所,用于伴奏“西洋镜”(俗名拉洋片)的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