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时调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天津一带的时调小曲的统称。据传,清代乾隆(公元1736—1795年)年间已流行[鸳鸯调]。1800年前后,天津的盐坨搬运工和卸粮搬运工喜爱唱一种速度较快的[二六板鸳鸯调]。1900年前后,又开始流行[靠山调]及[落尺]、[落上调],[拉哈调]、[拉哈调反调]等。辛亥革命前,出现专业艺人撂地演唱。民国以后,开始有女演员与大鼓、单弦等同台演出。四十年代后,[靠山调]最为流行。其唱腔由慢板和数板构成。慢板四句式,歌唱性强,唱词每字都有拖腔;数板是上下句反复体,半说半唱,长于叙事。一人站唱,伴奏乐器原来只有三弦、四胡,后增加笙、扬琴和低音乐器。传统曲月有[鸳鸯调]的《采茶》、《拷红》等,[靠山调]的《七月七》、《喜荣归》等。新曲目有《糊花灯》、《翻江倒海》、《红岩颂》等。代表性演员有王毓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