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曲 最早的戏曲声腔之一。是南宋以来流传于我国南方诸省的南戏所用的音乐。南曲一词常被作为南戏或戏文的同义语。曲调采用五声音阶,多用级进和小跳进行,节奏徐缓,字少调缓,音乐风格婉丽妩媚。吸收的音乐成分很广泛,主体是当时的民歌与词调,即明代徐渭《南词叙录》所说:“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融合了词调歌曲的典雅婉丽,和民间歌曲的活泼诙谐。在结构上采用曲牌体。早期南曲还保留着民间音乐淳朴自由的特点。后来逐渐成熟,已具宫调规范,但仍保持了宫调运用上的灵活性,在一套曲子内可以有二至三个宫调。曲调排列有一定顺序,即徐渭所说“须用声相邻以为一套,其间亦自有类辈,不可乱也。”在南曲中,各行角色都可以歌唱,增加了音色上的变化,和各种人物性格的对比。在曲调的运用上已形成某种朴素的戏剧性手法,正剧人物(如生、旦)多用典雅凝重的词调,喜剧人物(如净、丑)则多用诙谐轻松的民歌。既有独唱,也有对唱,还有富于戏剧性的合唱(即齐唱)。南曲吸取了北曲的优点,丰富和提高了自己。大量引用了北曲的曲调,创造了南北合套形式,以表现戏剧情绪的多样性对比。在流传中,与各地民间音乐结合,繁衍出许多新的戏曲声腔,如明代的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等。其中昆山腔经过明代魏良辅等人的改革、提高,借鉴了北曲声乐艺术,使南曲的艺术水平达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