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道情 戏曲剧种、说唱音乐。发源于山西神池,也称神池道情。流行于晋西北、雁北各县,及内蒙古和陕北部分地区。原为以渔鼓和简板伴奏的说唱形式,称为“坐腔道情”。以后加进四胡、枚笛、胡胡(中音板胡)、三弦等伴奏乐器,形成说唱道情。再后演变为地方戏曲,但说唱道情仍有流传。晋北道情音乐,曲调丰富多彩,属曲牌体,又有板腔体音乐成分。主要有三类。(一)七字调和十字调。七字调分为平七字、苦七字、紧七字等。《十字调》分为平十字、苦十字、垛十字、紧十字、带尾十字、抢十字、解疙瘩十字,均为上下句结构。是常用的基本腔调。(二)曲牌类。如[西江月]、[浪淘沙]、[耍孩儿]、[步步娇]、[劈破玉]等。大都是长短句结合的曲调。是晋北道情音乐中重要组成部分。(三)当地流传的历代民歌和小调。如一支梅、盼水、高调、高调梅花、灯草歌、大麻花、紧红袍、叠断桥、跌落金钱、苦相思等。曲调华丽多样。此外还从北路梆子移植了“滚白”、“流水”、“介板”等唱腔,及来自北路梆子、中路梆子和民间乐曲的八十余首丝弦曲牌、唤呐曲牌。如[进兰房]、[十样景]、[柳青娘]、[八板]、[水龙吟]、[朝天子]、[出队子]、[大救驾]、[哭皇天]等。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大件:正调弦(第一板胡,主奏乐器,定弦为sol、re ) ,反调弦(第二板胡,定弦为do、sol) ,背调弦(四胡,定弦为re 、la )。传统书目和剧目有《李翠莲》、《韩湘子出家》、《王小二赶脚》、《楞小子打瓦罐》、《烧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