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戏 戏曲剧种。原名拉魂腔。流行于江苏北部、山东南部等地区。由最初唱门子发展成地摊子,逐渐扩大为二、三十人的固定班社。与江苏的淮海戏,安徽的洒州戏,山东的肘鼓子、柳腔、茂腔等都有历史渊源。唱词一般为七字或十字上下句结构,另外还有两种基本唱词结构形式:娃子和羊子。娃子共八句五十四字,羊子共十二句一百零六字,各句字数和句法均有严格规定。唱腔基本上是板腔体。节拍变化较少,一般只用散板,一眼板和流水板,速度和曲调的变化较多,具有说唱音乐的特征。曲调中常出现转调和切分节奏,女腔的句尾拖腔常为上行七度跳进,男女腔尾都有衬词如《追谷种》中男腔(见谱例一)和《喝面汤》中女腔(见谱例二)。过门和前奏可长可短。托腔乐器为柳叶琴,采用弦包音的方法随腔变化,使唱腔得以自由发挥。句间多用复述性的小过门。传统剧目有《大书馆》、《四告》、《樊梨花点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