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 戏曲剧种。又称蒲州梆子、南路梆子。发源于山西蒲州(今永济),是山西的古老剧种。主要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南三角地带。清代称山西梆子或山陕梆子,今山西的北路梆子、中路梆子及河北梆子皆与之有关。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1874年)为其黄金时代,优秀艺人辈出,尤以郭宝臣(老元元红)、侯俊山(十三旦)等几进北京演出,颇负盛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渐趋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入迅速发展、全面提高的新阶段,流传到二十几个省、市。音乐为七声徵调式。唱腔以梆子腔(乱弹)为主体,间有少量昆曲、小曲。基本板式有慢板(三眼板)、二性(一眼板,见谱例:《百花亭》)、紧二性、流水、撩板和导板(均为无眼板)、尖板和滚白(均为散板)等。
二性、流水、尖板为最常用板式。唱腔慷慨激昂,豪爽奔放,旋律跳跃大,音域宽,一般为两个八度,搜长表现激越悲壮情绪。男女同腔同调,女演员用真声,男演员则真假声并用,真声吐字,假声行腔。传统乐队中,武场有板鼓、马锣、钹、手锣、梆子、鼓等;文场除唢呐外,尚有板胡(领奏乐器)、二股弦、三股弦和四股弦(习惯上称为“四大件”)。近百年来几经改革,现有板胡、笛子、三弦、二胡、琵琶等。伴奏特点为唱时不用伴奏,唱完时,伴奏随尾声而起,既突出唱词,又增强气氛。传统剧目在四百本以上,代表性剧目有《窦娥冤》、《薛刚反朝》、《麟骨床》、《三家店》等。著名演员有王存才、王秀兰、阎逢春、张庆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