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汉剧 戏曲剧种。又称常德戏、沅河戏。流行于沅水流域及湖北、贵州的部分地区。早年“乡班子”甚多,在乡镇祠堂、庙宇、会馆及临时性草台演出,以“瑞凝”、“文华”、“天元”、“同乐”四大班为代表。文武唱做及所演剧目,各有所长。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相继进人城市演出。
常德汉剧唱念字音采用“中州韵”与本地方言相结合。音乐高亢激越,包括高腔、昆腔、弹腔三种腔调和部分民间小调。其中高腔现存剧目很少。为朗诵式的清唱,尾句甩腔,—唱众和,锣鼓伴随,同时用唢呐助奏。高腔因吸收了当地民间小调和丝弦音乐成分,幽雅而激越。昆腔又称吹腔,现存少数传统剧目和两百多支曲牌,大部分作为起堂、登朝、发兵、行路、修书、饮宴等场合的伴奏。弹腔又名“南北路”,包括南路(二黄)、反南路(反二黄)、北路(西皮)三种腔调,是常德汉剧的主要腔调。南路胡琴定弦为sol、re ;北路胡琴定弦为fa 、mi ;反南路胡琴定弦为do 、sol 。另有“南反北”、“子母调”、“台腔”、“丑角腔”、“草鞋板”等。板式有导板、慢三眼、—流(原板)、二流(流水板)、三流(淆眼)、快打慢唱(摇板)、哭头等,变化丰富,有“九腔十八板”之称。
剧目以弹腔戏为主,现有五百余出。代表性剧目有《思凡》、《祭头巾》、《两狼山》、《打督邮》、《杨八姐闯幽州》、《发霉的钞票》等。著名演员有王文松、邱吉彩、李福祥、万金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