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竽律 伸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一套名为“竽律”的明器,共十二管,用刮去表皮的竹管制成,最长者17.65厘米,最短者l0.10厘米。管身有墨书的十二律名称,分别装在十二个筒形袋竽律衣中。竽律不见于古代文献,但汉墓出土的竹简“遣策”中有竽律之名,因此,研究者认为该明器是古代用以定竽的音高的正律器。《韩非子·解老》:“竽也者,五声之长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说明周汉以来竽在器乐合奏时需要准确的音高。但竽是簧管乐器,点簧的蜡质常受气温影响,竿上各管的定音又须顾及异管相谐的关系,因此需要特制的竽律以定音,是有可能的。参见管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