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八大套 民间器乐乐种。简称八大套。流行于山西省五台、定襄等县,忻县、原平、崞县次之。据老艺人相传,清朝中叶已在民间流传,二十世纪初期达到极盛。三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入侵后受到严重摧残。五十年代初期,经抢救,全部曲目得以保存。由民间音乐团体“八音会”(当地民间器乐演奏班子)演奏,旧时用于婚、丧、喜、庆和庙会等场合。清末曾被五台山青庙宗教音乐吸收,在禅门佛事中演奏,墓本上保留着民间的演奏形式和内容。“八大套”指八个大型“整套”器乐合奏,每套由多首曲牌按固定顺序联缀演奏。以第一首曲牌或其中某一曲牌为名,如《扮妆台套》由[扮妆台] 、[柳摇金] 、[到春来] 、红到夏来] 、[万年花] 、[到冬来] 、[月儿高] 、[西方藏] 、[到秋来] 九首曲牌组成。其余七套为《青天套》、《推辘轴套》、《十二层楼套》、《箴言套》、《大骂渔郎套》、《劝金杯套》、《鹅郎套》。八套共包括各种曲牌、小曲七十九首,去掉重复部分,有六十一首。曲调源于民歌、民间器乐曲、戏曲曲牌、宗教音乐等。乐队编制人数不等,少则近十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基本编制:管子一至二人,海笛一人,笛子一人,笙二人,堂鼓、小钹各二人。可根据演奏的场合和条件加入板鼓、大钹、大锣、小锣、云锣、梆子等。八大套中仅《大骂渔郎套》以高、低音两只唢呐为主奏,其余各套都以管子主奏。管子(或唢呐)所用调和指法的特点是各音孔的音名是固定的。“本调”以“合”作do , 即E 调,上五度为“凡字调”( B 调),下五度为“上字调”( A 调),统称为“大三调”,最为常用。其他如“工字调”( # F 调)多用于演奏小曲、乱弹;“角调”( D 调)用于丧事乐曲;“小凡字调”( C 调)与“梅花调”( G 调)很少使用。乐曲一般以慢、中、快速度层次贯串全曲。演奏风格古朴爽朗,快板段落活泼欢快,各曲调之间常奏锣鼓段,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