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前家长和学生所需的心理准备。
第一,源于学生本身的误区。许多即将步入大学的学生由于文化课很薄弱,认为在文化课学习方面已无出路,他们片面的以为专业音乐学院声歌系对于文化课的分数要求不高,能够作为保证上大学的选择。还有一些学生看到了当今社会上有越来越多歌唱家涌出,并且受到广大欣赏者的喜爱。所以许多学生盲目崇拜,甚至于认为学习声乐是能够有机会扬名的最佳途径和选择就业的便利条件。
第二,是来源于学生家长的误区。一些家长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梦想,试图在孩子身上弥补未曾学习歌唱的缺憾。我们知道,在中国20世纪80、90年代时曾经出现过一阵“钢琴热”,带动了全国成千上万的孩子与家长竞相学习钢琴。随即又出现了“考级热”!考级甚至还与升学直接相关。所以许多家长不惜付出经济上、心理上多方面的努力。事实上,孩子没有这方面天赋或并不喜爱音乐,而是在家长的勉强和逼迫下进行学习。随着这一热潮逐渐降温,现在我们已经深切地看到这一热潮带给我们的严重负面效应,如造成许多孩子身心俱疲。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以主观意愿指导孩子的学习和兴趣是不可取的。拔苗助长是无益而且无谓的!从以上的事例分析我们也应该在选择考专业音乐学院时慎重考虑。家长们应该从孩子角度考虑,以民主的态度和孩子共同决定。
第三,来源于社会上的误区。如上两条来自家长和学生自身的误区形成一定风气后,便成为现今社会对于参加专业音乐院校考试的一种来自整个社会的误区。社会上大多数人既对能够进入专业音乐学院学习者投以羡慕的目光,同时又认为学习音乐,学习声乐是由于文化课水平不高,所以选择学习音乐。造成这些社会误区的原因是多元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于音乐学院声乐学科乃至整个音乐学院的教育体制不了解,作为专业音乐学院当然是以专业的训练为主,但是并不代表对于学生文化素养不重视。况且考生的高考分数必须要达到每年规定的录取分数线才可顺利录取。
解决如上误区的最好办法是要调整个人心态。作为考生来说既然决定选择歌唱为自己从事、奋斗的目标,就要从自身出发,对于自身条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虽然天赋是必要的,这里要强调所谓的天赋包括诸多方面,例如:嗓音条件、表演能力、文化素质等。但最重要的是内心是热爱音乐、热爱歌唱的。如果将学习人为的联系上许多功利因素,即使具备了天赋,没有足够艺术激情,也终究会与理想背道而驰的。翻译家、艺术理论家傅雷曾经教育他的儿子国际钢琴家傅聪“要先做人,再做艺术家,然后是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即将选择声乐作为自己未来专业的同学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同时,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与其他姊妹艺术(美术、文学、宗教……)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古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足见声乐艺术在音乐汪洋中所占的地位。同时声乐是表达音乐最为直接的语言,且属音乐表演专业,是兼具有表演性质的学科。表演又是生活的高层体现。我们所表演的歌曲,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其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比如歌剧的创作都是以文学,戏剧为基础的。以表演歌剧为例,如果一个歌唱家没有相当的文化基础,不能很好的理解剧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那么他就无法注入感情来演唱。不赋予感情的音乐是空洞无力的,无法征服观众的心,那它就是不成功的。我们提倡的是做一个学识渊博的歌唱者。所以,绝不能认为声乐不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会导致思想上的消极和局限,学习上的停滞不前。
(二)考前要经过一定专业的训练,并且在考前做好包括曲目选择在内的详细准备。
即使考生有着很好的天赋,但是仍需要找一个能胜任的专业老师进行全方位的引导。许多人认为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一定要找中央音乐学院的声乐老师学习,否则就没有录取的可能性。
首先,我要强调:我们的录取宗旨是“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每年都会有各地前来应试的考生,他们都是由于自身的优秀,加上经当地一些水平较高的老师指导后前来应试的,而并非所有被录取的考生都是经过和我院教师学习后才顺利过关的。
其次,唱歌需要技巧,但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所谓的考前找老师指导,是希望考生能够通过专业学习来正确掌握各种声乐技巧,发掘出自己更大的潜能,使歌唱水平能提升到一个新的规格。就每年的考试来说,其中不乏嗓音条件好的考生。相当一部分考生都具备音域宽、音量大、音色美等优点。但对于音准、乐感、节奏等音乐综合素质就没有达到起码的标准。我们要求的标准不仅仅局限于“声”,更多是考察考生的整体素质,其中包括对音乐的诠释能力、自身的表现力、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及思维应变能力等等。
通常考生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可能在条件上并不出色,但在音乐上有独特的理解,能弥补嗓音条件上的不足。另一类是嗓音条件好但基础相对薄弱,或是对音乐理解稍差的。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不断的改进和练习,在自己的强势上有所提高,弱势上加以改进。同时作为专业声乐老师也会在音乐同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给学生以启发,在了解音乐同其他艺术的关系和音乐与历史的关系后,使学生在诠释作品时能够游刃有余,不再只是原始嗓音或技术性的表达,而是以表现一段完整的音乐和个人音乐思想为目的。
再次,固然我们要引导学生尝试各种音乐风格、题材的声乐作品,但是作为应试,还是应当在曲目选择上有所设计和安排。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在选择曲目上存在着一定失误。近几年来升学考试曲目要求是四首,中外艺术歌曲或歌剧选段各两首,外国歌曲要用原文演唱。在考试中考生由于紧张等原因会造成许多意外出现,因此对于作品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歌曲搭配上应好好选择,最好是每两首歌曲大小,难易程度搭配起来相当。但据往年来看,一些考生选择的曲子不是过大就是过小,难易程度不符合自身能力。选择曲目必须要和自己的实际水平相当。不要认为篇幅较长难度较大的曲子可以在气势上占优势,容易获取高分。演唱这样的曲子需要有深厚的功底和思想深度。如果在缺少厚实基本功训练的前提下演唱技巧很难的歌曲,那么,不但超出自身能力范围演唱起来很吃力,还会产生许多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例如对唱高音和华彩的恐惧)。往往会适得其反。
篇幅过小、难度过浅的曲目也不适合考学,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水平表现出来,尤其是应试专业音乐院校。在考前3个月到1年左右通常应该准备多于应试一倍左右的曲目,这样既可以通过练习来尝试、把握不同的风格作品,也可以在最后定曲目时选择到最适合自己应试的作品。在选择曲目问题上既要考虑考生的个人喜好更应该有专业老师的帮助。因为较有经验的老师可以根据考生情况选择不同曲目,因地制宜,避免上文所述的失误。
(三)学习声乐最需要的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并且考生还需要意识到,考学固然是需要大量刻苦训练的,但还是必须要以保护嗓子为前提。
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就曾经有进入录取范围的考生,因为嗓音检查有问题而无法录取。我们所提倡的嗓音训练以及嗓音保护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千万不要觉得不重要,而将两方面中的某一方面弃之不顾。并且除了老师所传授的练习方法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考生密切关注的:
第一,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嗓子,千万不能滥用。一些学生认为只要能唱几个高音或低音,就代表了自己声乐的水平。还有一种误区,认为音量的大小就代表其声乐水平的高低。殊不知如此盲目的滥用嗓子并且不注重掌握正确的技巧对嗓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这种误区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自己嗓子的提前退休,更有甚者,由于错误的练习方法,而完全破坏了其嗓音条件。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充分合理的利用嗓子。不要过度的使用嗓音。
第二,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就这一点而言,不光仅仅是考生,许多许多的演唱者在这一方面也存在着发声不自然、气息不均匀等等问题。例如发声不自然的原因就是由于违背了本身的自然条件,太过于偏重追求声音效果从而使嗓子无法承受勉强唱出的高音和声量,最终导致嗓子的负荷过重而引起的。正确的演唱技巧不但可以克服这些不足,还可以对改善音质、拓展音域、控制音响、完美音色、诠释各种风格、驾驭各类作品等方面有极大帮助。
第三,要正确把握情感与技巧的结合,再高超的技术也是为了表达音乐。况且,正确的技巧和优美的音色对于嗓音的训练和保护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因此歌唱要以音乐为主,技术为辅。
在每年的招生考试中,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考生在演唱技巧上非常的娴熟,能把花哨的旋律非常熟练的唱出来,但在音乐的表现上面却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还有的考生在演唱时习惯性的爱“攀”高音,一到高音就明显表现出声嘶力竭,“逢高必冲,逢高必响”,这一点完全损伤甚至扭曲了音乐的内涵,并且对嗓子的伤害是极大的。歌唱是一种听觉艺术,讲究的是声情并茂,声乐作品的演绎要有再创造性,不同人的演唱会赋予歌曲不同的新的生命。因此,考生要想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就需要大量并且广泛的多听唱片、音乐会(最好是现场)等来提高听觉感受力。当然并不是漫无目的、不讲究质量的听,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性的听:或者比较同一首歌曲的不同版本,并且可选择一种与自身条件相近的版本来进行适当的模仿,但切忌完全照搬: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身的文化素质,应当尽量多的看一些与艺术歌曲、歌剧有关的书籍。并且通过对艺术歌曲的解析以及了解歌剧的剧情来激发想象力,再通过演唱来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自身理解。通常动听的歌声源自于发声的轻松优美、吐词的清晰准确、音色的丰富柔和、力度控制适中、耐力的轻松持久。只有达到了这些条件才能使音乐能够富含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够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嗓音质量和条件。
第四,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很多考生为了自身的迅速进步,每天坚持不辍的进行大量练习,结果发现自身很难达到一个良好的发声状态。这种盲目追求“量”而忽略“质”的方法是极其不明智的,很大程度上对嗓子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如果能够把自己调整到一个自身的最佳状态来进行练习,那么很可能每次练习半小时要能够比练习三四个小时都富含成效。所以考生应该在每天保证正常睡眠的状态下,尽量选择与自身生物钟相匹配的时间来进行练习,那样才能够真正起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要经常与老师和其他考生进行交流。有许多考生缺乏与老师的交流,因此在自身水平上长期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所以考生自身一定要让自己的老师清楚,了解自己的困惑与疑问,才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走出误区,有长足的进步。另外,还要与其他考生多多交流,千万不要觉得相互间有竞争而闭关自守。交流就像一面镜子,通过交流能够照到自己某些方面的欠缺,才能够取长补短,有助于自己捉高水平。也有些考生因为性格方面因素,在歌唱时似乎“羞于启齿”,缺乏自信。这种状态非常不利于自身以后的发展,需要自己来进行改变,而且改变这种状态需要适当的培养表演欲望能力、场合适应能力及自信心,因此可以在交流和在实践中不断自我调节,积累经验,以达到精神和演唱的统一。
保护嗓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俗话说得好,再美的花草都需要土壤来栽培。唱歌亦如此。对于我们学声乐的人来说,保护好我们的嗓子是至关重要的,嗓子就是我们歌唱的土壤以及最大的本钱。无论是日常练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还是心理因素都对嗓音的好坏有非常大的影响。保护嗓子有很多方面,首先在日常练习中,不要过度发声,认为只要音量大就好,从而超过自己嗓音所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要有节制的来进行练习,要注意劳逸结合;而且我们要掌握使用嗓音的正确方法,抓住我们的最佳状态练习,从而能够大大提升我们的练习质量;并且在演唱前以及演唱后的十五分钟内不要喝太凉或太热的水,非常有可能造成短暂性的“失声”。
其次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并且要戒烟酒,生活一定要有规律,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保证身体的健康;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女生在例假期间尽量少唱抑或是索性不唱;并且还要注意预防感冒,经常要做咽喉鼻的保健按摩。
再次就是环境因素,对于考前的学习环境,生活状态等等,大部分考生都会产生极其不适应的感觉。例如因为水土、气候等自然原因造成嗓音上的变化。这需要在自身的意志和性格等方面培养自己的自制能力,时刻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最后就是心理因素,嗓音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受到自身心理支配的。每个考生在招生考试前的学习过程中都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及精神压力,会出现演唱的状态时好时坏,情绪不稳,神浮气燥等等不利现象,这些都会对保持嗓子的良好状态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历年来都会有相当的一批考生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上火,生病,从而造成嗓音嘶哑而影响自身的考试成绩。因此,家长应当全力协助孩子减轻心理负担,放松孩子的身心,才有可能用自己的最好嗓音来迎接自己人生中的重大挑战。而不要轻易的对孩子加压,那在考学的过程中是相当不利的。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有几句保护嗓子的金玉良言,是非常值得演唱者借鉴和学习的:“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嗓,都贵有恒;由低升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这也是我们非常值得借鉴学习的。
(四)要了解考前除专业课以外需要准备的课程,以及这些课程考试的内容、形式以及范围。
在我们学院的招生考试中,除了需要准备专业演唱课程之外,还应该准备的具体课程有视唱练耳(包括视唱、模唱和笔试)、乐理、表演、朗诵、舞蹈。其中,视唱练耳和乐理这两门课程是融会贯通的,比较重要。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从事声乐专业的人没有一个良好的听觉基础,那么也就没有一个分辨、衡量歌声好坏的标准,就更加谈不上演唱了。对于这方面基础薄弱的人来说,视唱练耳是需要很长时间来“磨合”的。一般来讲至少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在平时的练习中应着重注意多听多唱,练习构唱音程、和弦、多识新谱等等,相信通过半年多的系统学习,考生的视唱练耳也会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毕竟还不是很稳定,基础比较薄弱,所以考生要想得到更加专业的学习,就应该在这一方面下更大的力量,毕竟视唱练耳是贯穿一名学音乐的学生一生的重要学科;乐理方面,并不需要特别多的死记硬背,但一定要多做习题。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乐理方面也是如此,乐理的特点就是在于多练习才能够掌握到其精髓。大多数考生的音准,节奏都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相信考生们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会加强在此方面的不足,从而将自身的演唱功力提高到一个新层次。至于表演,朗诵,形体等课程,有基础的考生可以提前两三个月学习即可。但要是从未接触过的考生则至少需要提前半年来进行训练。其中朗诵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语言发声是歌唱发声的基础环节,考生通过对朗诵的学习可以找到歌唱与其相通之处,以此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另外,形体是集动作、姿态、韵律为一体的表演性质的训练,因此对于相当多学声乐的人(如体态过胖等)来讲,学习时会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提早训练以备应试。
各门课程考试范围:
视唱练耳
1)视唱:要求采用固定唱名法,在一个升降号内的大,小调式,以及民族调式的曲调;
2)模唱:旋律,和声音程,和弦;
3)笔试;音程,和弦,音阶,节奏,旋律等。
乐理考试范围包括:音及音高,音律,记谱法,术语,各种调式等。
其余课程,
1)表演:准备命题或即兴小品;
2)朗诵:学习朗诵散文,诗歌或寓言;
3)舞蹈:训练形体组合或舞蹈以及模仿。
专业初试内容为:演唱中外歌曲各一首。
专业复试内容为:1演唱中外歌曲各一首,不得重复初试演唱过的曲目;2表演考试;3检查发声器官;4视唱;5乐理。
此外,文化课的要求是:在不改变文化课高考录取总分数线前提下,特别要求语文成绩不低于60分,外语成绩不低于45分。具体事项请参考每年的《中央音乐学院招生简章》。
(五)谈谈临考前的准备、怎样调整状态,以及每科怎样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首先,精神面貌是最重要的。表演专业对个人的外表,精神面貌都是有要求的。因此在考试前几天就不必没日没夜的复习了,应当多多休息、放松心情,以一个最健康的身体、最积极的心态、最良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对考试,这样才有可能给自己最大的信心,给考官最佳的第一印象。在考试时,过于繁琐的装束容易使自身产生烦躁的心理。因此在穿着上一定要干净利索,给人以一种稳重、大方的感觉。
其次,心理上的紧张是必然的。就算是世界顶级大师,在演唱前也会紧张。例如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卡纳娃曾说:“我忽然幻想到舞台上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眼前一片茫然……有鉴于此,我总是把太平门放在视线之内,最好是一扇打开的门……”。所谓的“怯场”的心理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过度紧张就会导致发挥失常。一些考生平日演唱的时候表现很好,但在考试时就频繁出现走调,忘词等现象,都是由于“怯场”引起的。考生在临考前做几次均匀的呼吸,用积极的心理来自我暗示,告诉自己许久的准备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功到自然成等等;并且可以吃一至两颗润喉糖(不宜过多),除了可以润润嗓子利于演唱外,亦可以使头脑保持一个高度清醒的状态;并且也可尝试感情的转移,想想各种美好的事物,时刻提醒自己需要镇定。或者是对着镜子微笑,通过放松自己紧张的面部表情,同样可以相应缓解自己心理上的压力。其次,在进场演唱时,尽量克服紧张、激动的情绪。适当地调整好状态之后再开始。不要刚站稳就开始唱,这样会越唱越紧张,严重则会导致发挥失常。可以尝试进场之后,与钢琴伴奏的老师交流一下,然后真正觉得自己放松了,再开始。演唱过程中(尤其是有难度的地方)尽量不要想技巧,而要想怎样去表达音乐。一般而言,你越去想技巧如何如何,实质上经常会在你想的地方发生致命的错误。再次,由于每门课程的考试形式都有所不同,所以每科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例如:在视唱练耳考前要尽量避免听到刺激的、高分贝的声音;一定要保证自身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千万注意不要听CD机,毕竟因为CD的音准与实际音准相差甚远;在考试时集中精力去听,不要因为前面的题没听好而耽误后面的题,顾此失彼只会带来坏的影响。乐理方面也是如此。可在考前将常识性概念再认真读一遍,以便巩固做题方法。调查研究证明,考前阅读的知识,一般都是潜意识里面害怕出错的地方,也就是证明自己复习有漏洞的地方,抑或是不重视的地方,所以考前仔细看一下常识性概念,能够确保自己在简单的题上面绝对不丢分,这样才有可能拿到高分,毕竟乐理考试不像奥林匹克竞赛,出题范围基本上都是中等难度的题,所以考生一定要摆正心态,应得的分一定要保证不丢。在形体考试前千万不要做过多运动,以免产生意外(例如肌肉拉伤等)或疲劳感,从而影响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