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连音奏法“落滚练习” 的不同看法

注:下面为两篇对连音奏法的“落滚练习”有不同见解的文章,很有参考价值的哦。

练习连音奏法,从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第一册第九课后的“落滚练习”开始比较合适。它能够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掌握连音奏法的要领。
在弹“落滚练习”时要强调三个过程:
一、“落”的过程
这里的“落”和非连音奏法中的“落”是一样的,即手腕自然地把手臂带起,掉落下来之后手指立住并使胳臂放松,保持手型。注意在这个环节中,手指是掉落下来的,力量是从肩膀、大臂、小臂、手腕一直贯通到指尖上的,虽然状态是积极的,但整个胳臂是放松的。
二、“滚”的过程
当手指落在键盘上,手指立住后,弹第二个音的手指自然弯曲地抬起,然后迅速作垂直运动击键,触键后,手指立住,同时弹第一个音的手指抬起,手腕放松。在这个“滚”的进程中,手指是自然抬起的,绝不能靠手腕帮忙去抬手指,手指抬到头马上往下弹,如果在此时做一点停留,就会造成手的紧张。这样连续弹奏一组音,我们听到效果是连贯均匀而且结实饱满的,手腕是柔软地,重量是从一个手指转移到另一个手指上的。
三、“提”的过程
在弹奏最后一个音时,手腕自然抬起,利用放松的手腕将小臂带起,要使声音自然减弱,像是呼吸了一下一样。
连奏练习的难要比非连奏练习的难度大一些,因此在选择练习曲要慎重,进度要根据学生年龄大小、接受的快慢、手的条件而定。能力一般、年龄小的学生在过渡阶段的练习要长一些,即非连音奏法到连音奏法的过渡练习要多练习一些,也就是“落滚练习”要多弹一些。只有手指会独立弹奏,手臂手腕能自然放松,弹出的声音才是饱满结实、连贯均匀的,连音奏法才算基本掌握了。
也谈连音奏法
朱忠海
在贵报看到了高鸿先生的《连音奏法的“落滚练习”》一文,感觉有必要对此进一步说明。<BR>&nbsp;& 一、关于《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
 高文中谈到的《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是一套美国教材,国内有两种版本。一是叶琼芳先生翻译,人民音乐出版社于1983年11月出版的,共五册。一是由美国雅歌文化公司提供版权,上海音乐出版社于1995年12月出版的,但它一般只出前三册。由于版权的原因,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该套教材后,人民音乐出版社不再出版。
 二、“滚”的涵义。
关于钢琴演奏中“落、滚、提”三个字的提法,最早就出现在汤普森钢琴教材中。其实“滚”和“提”是一个意思,不同只是翻译的用字原因。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版本为“落—滚”,而上海音乐出版社的版本为“落—提”。高先生把“滚”和“提”二字分别作了说明,并把“滚”字解释为手指支撑的左右转移,实为不当。果真这样弹奏两个连音,出来的声音既缺乏生气,也没有表现力。汤普森教材的“滚”字是第二个音由手腕向上带起来时,手指(呈拱形)就像一个球稍往前滚一点似的被提离键盘,并非真的向前滚去,更不是左右滚。由于学生的理解不到位,或只从字面体会,做动作时,先往前推一下,再提起手,造成对“滚”字的误解。而上海版的“提”字就容易理解和把握了。
 三、连音的奏法。两个音的小连线,其弹法是:第一个音落下去,这个音稍微强调一些,然后连到第二个音。第二个音必须比第一个音轻柔一些,比标记时值稍短一点,音发出来,手腕自然提起,把手带离键盘。其关键就是弹第二个音的手指由手腕带起来,手指参与弹奏的主动性不强。关于两个音的小连线的弹法,著名教育家周广仁先生、周铭孙先生等都作过专门示范和讲解。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版本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弹第二音时,手臂和手要向里、向上滚起来,不用手指的动作。”(见第16页第五行) 由此看出,两个连音的弹法实际重心的转移不突出,支撑点的变化也不大。听起来虽然是连音效果,但实际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连音奏法”。它是从断奏进入连奏的一种过渡。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连音,才能体现完整的“连音奏法”。 而“连音奏法”就要运用重量的转移。通常,连奏的第一个音都是用“提起手、落下去”的方法弹出来的,弹第二个音时,则要把第一个音“落下”时手指承受的重量感转移到第二个音上来,这个转移不是再落一次,而是通过弹第二个音的手指主动触键实现的。这样依次逐个转移下去,直至连线的最后一音,再提起手,完成该连奏的所有动作。一般情况下,初学者多练小连线、中连线,使手腕频繁地“提起、落下”,形成松驰弹奏的良好习惯。而过长的连线则少弹,以免造成压手腕的毛病。特撰此文,与高先生商榷。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