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有的300多个剧种,现在只剩几十个了,许多剧种没有演出场所,缺少演员,失去观众,正在逐渐消亡。但东北二人转,作为东北农民最为喜爱的剧种,地道的“草根”艺术,却越来越火。以刘老根大舞台为代表的东北二人转,不仅占领了东三省,还在北京创出了品牌,也烧热了东北寒冷的夜晚。
二人转的演出内容始终与东北人民的生活分不开,都是大白话,“不隔心、不隔耳、不隔音”,表现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无论是剧本还是表演,都没有脱离东北大众,身上流着乡土的血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提高,那些创作时间慢、演出时间长的曲艺节目,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二人转及时补缺,以快节奏迅速占据城市休闲生活,将流行歌曲、舞蹈、脱口秀等形式引入,完成了艺术裂变,将二人转的农民化调整为市民化,适应城市观众口味,迅速占据了都市的舞台。
俗话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二人转是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产生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近300年的历史,它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莲花落等姊妹艺术演变而成。二人转产生于田间地头,是东北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艺术形式。在东北漫长的冬天,人们“猫冬”“猫”出了二人转。俗话说“耍正月,闹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艺人们在村镇、地头走场,那些收了庄稼趁农闲唱戏的叫“高粱红”,全年都唱的叫“四季青”。演出形式可以说是“一树多枝”,有单出头(就是一个演员表演),也有二人和多人表演(也叫拉场戏)。但大多为一男一女化装成一丑一旦,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里面饱藏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它十分生动地反映了东北的文化、民俗、道德和观念,可以说是“东北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用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另外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叫做“拉场戏”。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儿、扇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二人转的表演特点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长期以来深受东北民众的喜爱。
1、到了沈阳,本想直奔知名度很高的刘老根大舞台,可被告知票已售完。没办法,只好选择宾馆附近的南风大剧院莎梦二人转剧场。也不错,亲眼目睹了原汁原味的东北二人转的演出,现场感受东北二人转火辣的气氛。
再增加点难度,上下一起飞舞。
还不过瘾,又喝了一瓶啤酒。此时掌声在哪里?
第六对演员高矮胖瘦显得那么的不协调。他们的台词,就连已婚女士听了都不好意思。当然,男士哈哈笑的闭不了嘴。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