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的河曲,是著名的黄河文化发祥地和历史上有名的“走西口”的始发地之一。这里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河曲民歌、二人台、西口灯会等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金秋十月,由河曲县委、县政府和黄河电视台主办的“中国·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交流展演暨‘创卫’阶段性总结大会”在河曲县西口古渡广场隆重举行。
西口古渡,黄河岸边,大红灯笼汽球一字排开,“弘扬西口文化,传承西口精神”等彩色巨幅标语在黄河波涛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喜气洋洋。临时搭建的巨型舞台上,既有来自晋、陕、蒙、冀四省区,九(旗)县文化部门的省、市、县各级领导和“创卫”检查组的专家,也有前来参加“西口文化论坛”的著名专家学者,还有来自周边数省的著名的民歌二人台著名表演艺术家。精彩务实的发言、气势恢弘的演出,令黄河岸边的数千名观众和嘉宾享受了一场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整个活动,掌声不断,笑声不断。此次开幕式活动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不少来宾对河曲县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创新发展赞不绝口,认为河曲越来越展示出人文魅力与生机活力。特别是以西口文化为引领、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为契机、以河曲民歌二人台的交流展演为推动的此次活动,将这次大会开成了一个展现地域文明与文化的大会,一个传承民间艺术,弘扬西口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大会。
记者特意采访了河曲县委书记王书东,他认为,“举办这次活动主要在于展示具有河曲独具特色的人文魅力,促进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的发展,加强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更好地打造西口文化艺术精品,进一步落实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充分展示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阶段性成果,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得更好更快。”
提到河曲,人们就会联想到河曲民歌和二人台戏曲,可以说,民歌二人台早已成为河曲的一张富有文化底蕴的名片。王书东书记当年曾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走进大学校门的山西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酷爱文学的他,自然对西口文化有着很深的理解,他上任后,极为重视河曲的文化事业,对河曲民歌及二人台戏曲,给予了许多实在的支持,每每讲起来更是心情激动,如数家珍。
他告诉我们,河曲二人台是流传于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等省份的戏曲剧种,俗称“双玩意儿”或“二人班”。由于长期以来受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的表现形式为小戏、小品、歌舞表演唱等,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两人表演,简称为“二人台”。
据考证,我省河曲二人台萌芽于明末清初,已经历了二百多年的积淀,经久不衰,源远流长,闪烁着诱人的艺术魅力。它曲调美,美在自然与天籁;歌词美,美在贴近生活;现今流传下来的传统剧目有70多个,牌曲70余首。它根基深厚,其作者、演出者、观赏者均为喝黄河水的普通劳动者,具有通俗化和大众化的特点。尽管当年这里穷乡僻壤生活艰苦,但民歌二人台却是滋养河曲人民的精神食量。早在明代就有“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老姬尽歌呕”的繁荣。在河曲,家家爱听民歌二人台,人人能唱民歌二人台,这种扎根黄土地、歌从黄河来、曲由黄土生的文化氛围,不仅造就了黄河文化、边塞文化和西口文化,而且也使河曲人多年延续了热爱文化,创造文化,善于享受文化的好传统。
所以,河曲素有“民歌的海洋”和“中国北方民歌之乡”之称,在这块土地上孕育出的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和西口河灯会被国家首次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仅河曲民歌就2万多首,传统二人台剧目(曲)97个,传统二人台舞曲105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不少曲目就进入了中央音乐学院的相关教材。近年来,更是两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扎根黄土、情系黄河的民歌、二人台不仅仅是河曲人的精神寄托,更是河曲一块响当当的文化品牌。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自成立以来,就瞄准国家、省级文化平台,全力推新人、创作一流优秀节目。在我省今年举办的“欢歌笑语满三晋,龙年文化大拜年”专场文艺演出中,河曲民歌《割莜麦》《圪梁梁》、二人台《闹春》《捏软糕》等精彩节目,以及众多年轻演员亮出的“金嗓子”,令专家们称赞说:“看到了曙光”。
此次中国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交流展演活动,更是将河曲民歌二人台这一绿色原生态文化品牌打造得更加靓丽。活动期间,来自晋、陕、蒙、冀四省十(旗)县的艺术团体及石占明、高宝利、武利平等著名民歌表演艺术家竞相同台献艺,使人山人海的展演现场高潮迭起。参加演出的团体有:山西省忻州市二人台艺术团,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二人台艺术团,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二人台艺术团,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二人台艺术团,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二人台艺术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旺旺中等职业艺术学校,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二人台艺术团,内蒙古准格尔旗乌兰牧旗二人台艺术团,河曲县民歌二人台艺术团等。团体之众,名角之多,可谓盛况空前。
一曲“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将观众带入了依依不舍的悲情之中;一曲“对坝坝的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的演唱,让人们看到劳动人民在艰辛劳作之余的乐观与美丽爱情;还有那“王婆骂鸡”中王婆的泼辣与幽默,那“一对对鸳鸯水上漂”中男主人公的直率与纯真……惟妙惟肖的表演,使观众如痴如醉,享受了一场盛况空前的文化大餐,充分展示出河曲民间艺术的魅力。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这首民谣,曾是河曲当年贫穷历史的形象写照。多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河曲一直属贫困地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河曲的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河曲的县城却让人有百废待兴的印象。
这次“创卫”活动,却让那些再次来河曲的人们眼前一亮,整个河曲的马路拓宽了,楼房整洁了,街道更干净了,公园更漂亮了,西口古渡更美了。特别是那一望无际的黄河大道,双灯映照,东接白朴公园,西通西口古渡,夜景更是美不胜收。
这种巨大的变化与河曲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及忻州市“3581”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他们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仅用短短几个月时间,使城市基础建设工作迅速走上了快车道。
他们用10天时间完成0.6公里的益民北路改造;用20天完成1.15公里的向阳大街改造;用70天完成1.5公里的黄河大街改造;用100天完成3.3公里的长城大街主街道的新建成型。开通长城大街,完成黄河大街、向阳大街、古城路、圆通街和益民北路等路面的拓宽改造工程,有效地拉大了城市框架,其中新建和改造市场6处、新建和改造公厕17座、新增绿地1400亩,并完成供气、排洪、排污、通讯管线改造和电网升级改造工程。
在城市管理中,游商归市、农贸集市干净整齐、交通有序、广告牌整齐划一、环城卫生整洁如新,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促进了河曲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更好更快地推进具有特色宜居城市的建设。被省爱卫会负责“创卫”工作的领导人称赞为“工作做得最扎实”的单位。短短几个月时间,“创卫”使河曲县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让河曲的发展环境与河曲父老乡亲们的生活环境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与此同时,西口文化论坛、河曲二人台人才培养基地挂牌仪式也在这里进行。
来自国家、省、市、县的四十多名专家学者,有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田青,原中国研究艺术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曲润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刘文峰,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团长、二人台著名表演艺术家武利平等,他们对走西口与晋商、走西口与北路梆子、走西口艺术特色及其与草原文化的融合、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河曲的明天寄予了深厚的希望。
王书东书记对专家学者们们对河曲的关心表求了真诚的感谢。他说,这次大会,把艺术与“创卫”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成为有机的整体。因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而城市则是文化的载体和形象,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河曲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宝库,河曲县城是中华民族母亲河三面环绕的宝地,河曲是西口文化圈共有的河曲,这是一个民歌二人台的海洋,这里充满了文化魅力、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愿河曲成为大家加深友谊的桥梁、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振兴西口文化产业的舞台。我们要不断为这两个主题增光添彩,让河曲产生出更大的魅力。”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