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扮相美、唱腔美、表演美”,被观众誉为“小张新芳”;她为人低调,淡泊名利,却在曲剧艺苑里不断求索;她,就是河南省曲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刘青。在2007年度的《叱咤中原——河南戏剧演员排行榜》中,刘青荣获“最具明星奖”。
穷人的孩子走戏途
1963年,刘青生于焦作孟县(现为孟州市)韩西村,由于父亲去世的比较早,母亲一手拉扯8个孩子不容易,每逢交学费,都是母亲最犯愁的时候。在这样的家境下,刘青自然没逃脱辍学的命运。然而自幼就有文艺天赋的她,在表哥(孟州市曲剧团演员)的影响下又进入孟州戏校。不幸的是一年后戏校解散,刘青只好回家,在种子试验田找了份临时的工作。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仍挡不住刘青对文艺的热爱,每天,刘青都会光着脚在黄河滩上边走边唱。大约过了一年,孟县曲剧团招生,由于刘青的自身条件良好,又加上家庭比较贫困,竟一举被剧团录取了。从此,刘青走上了自己的戏曲之路。到剧团后,刘青练功非常刻苦,常常是别人还在被窝里,她就已经练了一趟功;由于男孩子比较能吃苦,练功时,刘青故意跟他们一起来锻炼自己。即使回家也不懈怠,还让母亲帮她练功。就这样,等一年的实习期满时,《哑女告状》一剧的表演,让刘青顺利地留在了剧团。
30多年来,由于刘青成功地塑造了“陈三两”、“秦香莲”、“吴妈”、“秋蝉”等一系列悲剧色彩浓厚的女主人公形象,为戏曲事业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从而相继获得了众多省级、国家级的大奖:1993年,在河南省首届曲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中获金奖;1996年,在河南省第六届戏剧大赛中获“表演一等奖”;同年十月,在第三届中国戏曲“金三角”(秦、晋、豫)交流演出中获“优秀配角奖”;2002年,获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2006年,在首届河南曲剧艺术节获“河南曲剧十大名旦”称号……
成名不忘恩师情
众所周知,刘青是“曲剧皇后”张新芳的得意门生。而刘青从师张新芳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刘青从小就痴迷于张派艺术,而机遇也让刘青有幸结识了张新芳。1980年,孟州曲剧团到郑州演出,恰逢张新芳老师去观看,发现刘青是个不错的苗子,就问她:“你愿意跟我学戏吗?”当时年仅14岁的刘青简直有些受宠若惊,连忙点头表示愿意。从此,刘青从农村转到省城,开始以团代校跟着张新芳学戏。那时,刘青吃住都跟张新芳在一起。每天早晨6:00钟,张新芳便叫刘青起床练功,并亲自在旁边指导,而张新芳的爱人刘道德则负责做早饭。饭后紧接着练唱腔。不仅如此,张新芳还专门为刘青量身订做了《陈三两出家》一出戏。正是由于张新芳对刘青毫无保留地全盘托出,从一个腔弯、一个水袖、一招一势、一板一眼都严格地去要求她,才使刘青学到了张派纯正的韵味及地道的唱腔。刘青也没有辜负张新芳的厚望,不但成功地继承了张新芳的代表作《陈三两》,还继承了她塑造的《秦香莲》及《秦香莲后传》里的秦香莲、《荆钗记》中的钱玉莲、《祭塔》中的白素贞等系列人物。“没有张新芳老师,就没有现在的我”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包涵着刘青对老师恩情言不尽的感激。
求艺路上坎坷多
在从艺这条道路上,刘青从身体到心理都经历了痛苦的熬炼。在跟张新芳老师学戏的过程中,由于一开始不适应,用气方法不对,结果练唱得嗓子都疼了,还是找不到科学的发音方法,刘青就哭着赌气说“不学了”,急得张老师都跟着哭了。学了不到一年时间,刘青便跟着张新芳到时舞阳、洛阳、新乡等地演出,张老师唱前半场,刘青唱后半唱,结果观众不认帐,多次鼓倒掌。但这些并没有使刘青气馁,而是更加坚定了信念:总有一天,我会让大家认可我。刘青把压力当成动力,在各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由于压力太大,刘青的体重由120斤掉到了80多斤。但功夫最终不负有心人,大约又过了一年,当刘青上台刚开口唱“陈三两迈步上公庭”,便得到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刘青终于凭着自己的实力从“鼓倒掌”唱到了“鼓正掌”,并在全国各地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在1994年赴台演出陈三两时,得到宝岛同胞的好评,盛赞其“扮相美、唱腔美、表演美”;2001年再度赴台,主演《花庭会》、《蓝桥会》、《七仙送子》等剧,被众多媒体誉为“小张新芳。
《婚姻大事》自己做主
除了学习张派艺术,刘青也有了自己主攻的方向。在《婚姻大事》与《阿Q与孔乙己》中,刘青完全突破了以往演唱张新芳老师的唱腔特点,而是吸收了民间元素,在唱腔方面有了歌剧的旋律与韵味。当时在分析《婚姻大事》剧本时,刘青和原曲剧团副团长陈记泉一起,一点点地切磋,分析人物的心理特征,从而使“秋蝉”体现了现代女性的心声。刘青说,《婚姻大事》第一次在省豫剧三团排练时,张新芳老师正好过去观看,以至于刘青从上台一直到下台都很紧张。可是等下台后,张新芳老师却紧紧地握着刘青的手说:“青啊,你演得非常好,我对你的培养没有白费。”刘青不负众望,2002年,刘青在《婚姻大事》中主演的“秋蝉”一角获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