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奖得主陈娟娟反串演出《杨门女将》让青年演员挑大梁
这一阵子,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正紧张排练《杨门女将》。这是继该团去年《昭君出塞》冲梅成功后,排练的又一部传统大戏。
四代同堂聚杨门
“收腰,摆手,动作要干练,一定要尽显穆桂英的阳刚气。”记者傍晚走进该团排练现场时看到,去年凭借成功出演《昭君出塞》成为梅花奖得主的陈娟娟正在手把手教一位年轻演员陈燕瑜塑造穆桂英,而她则反串旦角,出演杨家那位威风凛凛的百岁老人佘太君。
“同台对戏,让年轻演员有更多的成长空间。”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团长吴毓秀说,该团此次复排《杨门女将》,出演第一女主角的不是梅花奖得主陈娟娟,而是一位2010年刚毕业的年轻演员。将如此重要的角色让青年演员承担,就是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青年演员成长起来,完善老中青搭配合理的演员结构。参加这部戏演出的演员共有四代,老中青演员结构搭配合理。
《杨门女将》是该团今年的“大制作”,演员阵容十分强大,一般的剧团轻易不敢排这样的大戏。“周期短、成本小、效益高。”吴团长坦承这是该团长久以来选戏的标准。今年,该团排练《杨门女将》旨在打响“梅花奖”的品牌效应,将最能体现高甲戏特色和功力的大戏排练出来,让更多的市民欣赏到原汁原味的高甲戏。
“此次《杨门女将》共有4个花脸上阵,让这部戏增色不少。”吴团长说,花脸是高甲戏非常重要的角色,该团这方面的人才十分优秀。而福州、厦门高甲戏剧团这方面的人才奇缺,就很难展示“花脸”在高甲戏中独特的魅力。
十年树木满园春
“队伍严重老化,人才结构不完善。”吴团长说,这是他2002年底刚到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时看到的情形,当时最大的困惑是人才问题。
开班招生是补充人才的必由之路,但现在传统戏剧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已经不强了。吴团长以2005年高甲班为例说,该团与泉州艺术学校联合开班,原本是想招收40名学生,结果只报了23人,招收了20名学生进专业学校学习。几年后,这些学生大部分到该团工作,现在已经能陆续承担起主要角色了,陈燕瑜就是这个班的。
高甲戏作为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是具有自己的风格且丰富多彩的传统地方剧种,尤其是丑角表演,幽默诙谐,生、旦、净、末、丑,多种角色行当各有千秋,长久以来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全市高甲戏剧团人数最多时达到两三百号人。
据介绍,陈娟娟那一届是剧团中坚,他们最早得到现代开班教学的培养,又有老师傅言传身教,表演技艺最纯熟。该团至今还很好地保留老师傅带演员的传统,通过不断排练和演出提升全团的表演水平。同时,该团还选送灯光、造型、舞美等方面人才到上海戏剧学院等高等专业院校进修,让广大观众看到更高水准和现代化高甲戏表演。
十年树木,满园芳菲。去年高甲戏《昭君出塞》冲梅成功,应该说主要就是得益于该团有一个结构完善的表演团队。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