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蒲剧泰斗王秀兰老师的三次交往
我是个戏迷,打小就随大人看蒲剧。阎逢春、王秀兰、张庆奎、筱爱娜、杨虎山……诸多蒲剧名家已在我脑海中刻了版。曾经为了场场不落地看晋南蒲剧赴京团的演出,我就耽误过多次吃饭。我对蒲剧名家着实崇拜得五体投地,用当下流行词讲就是“铁杆粉丝”。
后来,我有幸三次与王秀兰老师交往,使我真切地感受到她不仅舞台表演艺术高,而且人品更高。第一次是在1976年,当时我在县广播站工作。那天,王秀兰老师带着戏校学生到县礼堂演出,走的匆忙麦克风,为了不影响演出效果,王秀兰老师来到广播站借话筒。当时正好我在机房录制节目,王秀兰老师敲开门和声细语地自我介绍后说明来意,拿到话筒后还频频回首点头表示谢意。
第二次在2002年的九九重阳节。我退休后被东张振华敬老院聘为名誉院长,敬老院每年都要组织院里的老人们搞文艺联欢,老人多次要求想见见蒲剧泰斗王秀兰老师。几经联系,王秀兰老师如约在重阳节这天来到了敬老院。重阳节那天,整个东张镇一片沸腾,大家扶老携幼乘车徒步,就连周边十多里的村民都赶来观看。那真是人山人海,把个临时搭建的马路广场挤的满满当当,水泄不通。王秀兰老师的车刚停到门口,人们就像潮水般涌了上来,满头银发的王秀兰老师面带笑容走下车,频频向围观群众招手致意。
在热烈的掌声中王秀兰老师走到台前。她向观众深鞠三躬后动情地说:“各位父老乡亲,我也是临猗人,我深爱着这块热土,我更爱王秀兰老师看着我成长起来的父老乡亲。下面我给大家表演一段《杀狗》中的‘吃面’。”只见她一手端碗一手拿筷,几句清脆的方言道白和形象逼真的形体动作博得吗,满场喝彩。之后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王秀兰老师又清唱了一段现代蒲剧《李双双》选段,她那宏亮委婉的唱腔又一次赢来潮水般的掌声。人们纷纷赞叹说:“这哪像是70多岁老人,简直还是当年的小姑娘!”
演出结束后,王秀兰老师来到老人们房间和老人们亲切交谈。远道从永济康蜀村赶来的几位大娘激动地拉住王秀兰老师的手从篮子里掏出鸡蛋、花生就往她口袋里塞。王秀兰老师眼含热泪,从桌子上剥开几根香蕉分别送到几位大娘手中说:“嫂子们,这个软软的,咱先吃这。”几位大娘连声说:“我们能和你面对面说几句话,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最后,几位大娘恋恋不舍地和王秀兰老师握手告别。那天晚上王秀兰老师从家里打来电话说:“今天和老人们在一起特别高兴,回来后一点也不累!”
第三次是2008年10月。一天,敬老院工作人员突然接到王秀兰老师打来的电话,说她要送给敬老院一套“家庭影院”,让我们抽空去拉一下。10月28日,当我们驱车赶到王秀兰老师家时,她已将一套“家庭影院”归置装箱并捆扎得牢牢实实。王秀兰老师帮我们把“家庭影院”装上车后语重心长地嘱咐说:“你们一定要把老人的事办好,这可是件弘扬德孝、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回到敬老院请师傅安装调试时,我们才知道此套设备价值一万多元。如今,这套设备还陪伴着老人们欢欢乐乐地度过每一天。每每打开“家庭影院”,那清晰的画面和悦耳的伴奏里无不洋溢着王秀兰老师关注社会、无私奉献、关爱老年事业的高尚情怀。
选自2012年5月22日《山西农民报》乡土文化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