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总有一个小的录音机伴随我左右,放的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剧种,因老人们都喜欢听,所以我也知道了此剧种的很多知识。这种剧种叫吕剧,发源于山东省北部的黄河三角洲。长大后,我才知道,我的家乡(山东博兴县)就是吕剧的发源地之一,如今已经被国家文化部正式授予“中国吕剧艺术之乡”荣誉称号。而过去盛行吕剧的乡镇——阎坊(乡)镇被命名为“吕艺镇”。每当回家探亲,这种剧种在乡土上还是那么的亲切,感受的到她永恒的生命力。
小的时候,录音机里长时间放的是吕剧的代表作《李二嫂改嫁》。虽然天天听一样的剧目,反反复复的听了上百遍,但是一直都听不够。时至今日,那纯朴真挚的唱腔依旧感染着我,而作为李二嫂的扮演者郎咸芬老师来说,更是我从小以来非常敬重的一位老艺术家。
1954年,一曲《李二嫂改嫁》让“李二嫂”的扮演者郎咸芬,迅速为全国人民所熟悉,改编之后拍摄而成的电影更让她红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从此,吕剧开始登上全国的戏曲舞台,赢得了广泛的民间声誉和喜爱。如今77岁高龄的郎咸芬老人依然在为山东吕剧艺术的发展做着贡献。
前几年,我在一些活动中曾多次拜访过郎咸芬老师。前不久前往济南,在她的寓所再次拜访了这位为吕剧艺术奉献了一生的老人。
来到郎老的宅邸,一句浓郁的山东话:“来啦!”让我倍感温馨和亲切。落座后,我们谈起了60年前郎老为振兴和发展吕剧事业,在博兴县阎坊镇(如今的吕艺镇)体验生活的怀旧往事。时过境迁,当时与郎老促膝长谈,给予她帮助的那位阎坊镇老人已经离开了人世。郎老回忆起这些事情时,心情十分的激动。她说:“我如今已经古稀之年,更懂得了知恩图报。感谢党和国家对我的培育之恩,感谢我的同行们对我的无私帮助,感谢当年一起耕耘、体验生活的农民朋友们。我的《李二嫂改嫁》没有这些根本走不出去。可以说,我的一生是为吕剧而活着的。只要身体允许,我还想为吕剧的发展做些事情。”
谈到收徒,郎咸芬老师激动的对我说:“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到的‘人才’问题很重要,文艺需要大发展大繁荣,离开‘人才’是不行的。几十年来,我也在培养新人、年轻人。我现在老了,吕剧需要发展,需要年轻人,让他们把吕剧这个接力棒一棒棒的很好的传下去。”
谈到这里,郎老师的老伴,吕剧《李二嫂改嫁》中张小六的扮演者,著名的吕剧表演艺术家杨瑞卿老师来到我们中间,向我询问起最近的工作、生活情况,还与我认真的核对了郎咸芬老师的资料,老人的亲切、认真无时不让我这个晚辈所动容。
临别之时,郎老执意要送我到门口,看着老人的背影,我感慨颇深!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