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在二人台乐队中,笛子是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是主旋律演奏的核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二人台的代表性传承人,冯俊才与笛子打交道已经有41个年头。虽然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但冯俊才认为在传承二人台艺术方面他依然任重道远。

冯俊才是康保县二人台艺术团中的笛子演奏员,虽已年过六旬,但在民间对他仍有“康保小百灵”之称。

在艺术团,他是“角儿”,每场演出都少不了他。

“老冯,整一段?”旁边的人对冯俊才说。

“整一段!”

屋内,一把笛子,一把四胡和一把扬琴,足够。

人是现成的,冯俊才很快摆开架势,表演就这么开始了。

在他双手频频触碰下,竹笛均匀排列的圆孔里就跳出一串串高亢嘹亮的音符。一曲过后,冯俊才一改刚才慷慨激昂之风,笛音变得婉转悠扬,两名搭档手中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也随之缠绵婉转。

“对,就是这个味儿,这旋律像在草原上般开心。”围观人群开始评价起冯俊才“吹奏不用乐谱,配合弦琴,见缝插针、套着吹”的技艺。

很快,看表演的人扎堆儿了……

冯俊才说,原先从事二人台演出的都是两个人,类似二人转,多为生、旦两个角色,根本没有乐器伴奏。直到建国初期,康保二人台专业剧团成立,才逐渐形成生旦净末丑、琴弦锣鼓笛,多人参与演出的大型舞台剧。

如今,在我市也只有康保县还保存着一家东路二人台专业艺术团。2006年,康保县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路二人台被国家列入第一批保护名录。2007年,康保又成为河北省命名的“二人台艺术之乡”。所以要看二人台,目光不在此聚焦,难免会有遗珠之憾。

“哨梅”

笛子、扬琴、四胡,并称东路二人台的“三大件”。
最初的康保二人台剧团名为“梅花剧团”,因吹笛的艺人被称为“吹梅”或“哨梅”而得名,笛子在二人台演出中地位可见一斑。

“我的师傅视笛子为宝贝,那是他的饭碗,丢了这就等于砸了饭碗。”冯俊才说。

“东路二人台,实际上就是我们这群人的历史。”冯俊才说,二人台演出讲究音乐伴奏,其特色有着“琴是肉体、笛子为骨”之说。二人台按地域分为东、西两路。西路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山西省河曲县为中心;东路以康保县为中心。西路音乐带有秦腔之味,高亢有力;东路音乐相对细腻婉转。

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大批灾民北移坝上草原。他们当中一些人以走唱为主要表演形式,见什么唱什么,多是为主人歌功颂德,以此赚些衣食,所以在当地又有“乞丐调”之称。

《卖猪》、《骏马飞腾》、《农家婚事》等类似反映现实生活的剧目还有很多,有很浓的乡土气息。至今,康保县各村还保留着过红白事要有二人台演出的习俗。

“进行笛子伴奏,需要有特殊的指法和技巧,不是什么笛子都能吹二人台……”冯俊才笑着说,他的笛子都是特制的,每个孔和孔之间的距离一样远。“吹得时候和曲子不一样,可以随意发挥,加些东西。”

回忆

在康保县二人台圈内,几乎无人不晓冯俊才的笛子吹得“神”。尽管是“非遗”传承人,但冯俊才的生活依然十分平静。

说到笛子,还要从冯俊才10岁那年说起。

哥哥买了一支笛子,又赶时髦买了口琴,就将笛子送给了他。冯俊才靠着自己的摸索,一个月便吹奏出完整的曲子。

18岁那年,冯俊才从学校毕业进入康保县二人台剧团,成为一名专业演员。那时二人台演出正红火。“我只要听别人唱几遍歌,就能吹奏出来,根本不用乐谱。”冯俊才笑着说,主要是爱好这个。

与社会的发展一样,冯俊才在吹奏笛子的追求上也有着发展和突破。

一次,他外出到天津采购道具,遇到了天津杂剧团乐队队长穆瑞利。在听了冯俊才吹奏笛子后,穆瑞利感慨道:“好多年没听到这个味儿的二人台了。”说完,穆瑞利便带着他联系到天津民族乐器厂,为其特制了4支笛子。

“如今,3支给了徒弟,剩下的1支我一直在用。”他随手拿起这支特制的笛子吹奏了一曲,音律如山风般清新。

在冯俊才家的墙上,挂着的一张有些发黄的“康保县剧团全体演职人员合影”,里面有60多人,照片拍摄时间是1982年4月。

“那个时候,其他剧团也是如此。”冯俊才说,建团初期,二人台演出比较辉煌,进入80年代开始衰落,剧团收入日渐微薄,一些老艺人相继离团;90年代后剧团发展举步维艰,剧团就是个空架子,有了演出就喊来一起去,没演出时就各自忙碌;到了近几年总算好转,有些人又回来了,演职人员多了起来。

味儿

“二人台的调调当年动听,如今更动听。”冯俊才说,人们爱听这个味儿。

进行二人台表演和欣赏二人台,成了康保县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特殊的民间文化造就了特殊的文化需求,每逢过年过节,这种二人台表演方式就成为这里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这个时候也是二人台演员最繁忙的时候。
正月里,坝上人闲,爱看热闹,坝下也一样。从正月十五起,冯俊才和他所在的二人台艺术团便经常往返于张北、崇礼、赤城、蔚县等地演出。

谈起近几年康保东路二人台的变化,冯俊才认为,这与康保县二人台艺术团市场化运作的成熟和政府支持分不开。

近几年,康保县二人台艺术团陆续培养了一些优秀人才,然而这些人大都分流到各个民间小剧团,奔走于红白事场合当中。“原因很简单,在艺术团收入是有限的。”冯俊才说,红白事演出一场能赚几百元,一个月下来收入还是可以的。

从他开始正式登台表演,到如今已经有41个年头了。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二人台的代表性传承人,虽然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但他却认为自己依然任重道远。他已创作汇编出二人台曲谱100多首,编集整理完成了二人台传统曲一集,培养了120多名笛子爱好者。

“眼下,我正在编写一部‘二人台笛子演奏法’的书,想把自己一生中的演奏经验传于后人。”冯俊才说,为了二人台今后的传承,他愿意出自己的一份力。

康保县二人台艺术团最近的演出计划已经排满了,等待他们的仍将是掌声。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